高爵

高爵怎么寫好看

高爵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秦漢二十等爵制中級位高者,相對低爵而言。其界限及標誌因時而異。秦時第七級公大夫以上,其地位與縣令、丞相等。入漢因之,高帝五年五月詔規定,七大夫(即公大夫)、公乘以上皆為高爵,得食邑。文帝後,第九級五大夫始稱高爵,其特權由食邑改為免役。

詞語分解

  • 高爵的解釋 高的爵位。《墨子·尚賢中》:“夫高爵而無祿,民不信也。” 唐 韓愈 《此日足可惜贈張籍》詩:“高爵尚可求,無為守一鄉。”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十二》:“但邇年鄉飲,皆以請託行賄而得,故非高
  • 高的字典解釋 高 ā 由下到上距離大的,與“低”相對:高峰。高空。高踞。高原。高聳。高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樂曲高妙)。高屋建瓴(形容居高臨下的形勢)。高瞻遠矚。 高度:他身高一米八。 等級在上的:高級。高考。 在
  • 爵的字典解釋 爵 é 古代飲酒的器皿,三足,以不同的形狀顯示使用者的身份。 君主國家貴族封號(中國古代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官爵。爵祿(爵位和俸祿)。爵士。 古同“雀”。 筆畫數

歷史官職推薦:錄白

官府文書名。北宋神宗元豐—改制後,樞密院得皇帝宣旨,皆另以白紙書知樞密院、同知樞密院宣奉行訖,錄送門下省。其中,當面得旨者稱錄白,皇帝書面批示奏章者稱畫旨。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高爵歷史

相關歷史

高爵_高爵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