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坊正

坊正

管理街坊的小吏。《舊唐書》說:“百戶為里,五里為鄉。兩京及州縣之部內,分為坊,郊外為村。里及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見《舊唐書·職官二·戶部尚書》。


職役名。自秦漢以來,鄉、里組織是縣以下城鄉共同的基層組織,漢制在城中的鄉稱為都鄉,其下則為里。坊的名稱在東漢後期開始出現,《太平御覽》引漢宮閣名說:“洛陽故北宮,有九子坊。”至北魏已不限於宮室,都城洛陽有三百二十坊,坊始成為城中居民聚居區域之名。隋代每坊置坊主一人,佐二人,與鄉里的行政組織不相混雜。至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京都的坊均改為里,由尚書省任命里司官以管理之。至唐代,於兩京及州縣之廓內分為坊,在里正之外另設坊正,掌坊門管鑰,督察奸非,可免除其本身課役,地位在里長之下。隋唐時坊的四周有圍牆,牆上有大門,一里人均居住在坊內,與外面相隔絕,商業交易限制在市區域之內。唐制長安共有一百零八坊,東西兩市。至宋代,由於城市的發展,打破了前代以坊為居民區,市為商業區的格局,街巷均可開設店鋪,於是在坊之上設廂,作為一級行政單位,以加強對坊廓戶的控制,廂坊制遂取代了前代的坊市制。至道元年(公元995年),開封新舊城內分為十廂,一百二十一坊。金代亦於城中設坊,置坊正,以有物力人戶充任,兩年一代,為差役之一。元代在城市中分設隅、坊兩級,由錄事司管轄。隅設隅正,坊設坊正,在當役人戶中輪流差充。參見“隅正”。

坊正字典分解

坊正的解釋 管理街坊的小吏。 前蜀 牛希濟 《妖妄傳·張和》:“或言坊正 張和 ,大俠也,幽房閨稚,無不知之。”《舊五代史·漢書·史弘肇傳》:“時,太白晝見,民有仰觀者,

坊的解釋 坊 fāng 里巷(多用於街巷的名稱)。 街市,市中店鋪:坊間。街坊(鄰居)。 舊時標榜功德的建築物:牌坊。節義坊。 坊 fáng 小手工業者的工作場所:作坊

正的解釋 正 zhèng 不偏斜,與“歪”相對:正午。正中(zh峮g )。正襟危坐。 合於法則的:正當(d刵g )。正派。正楷。正規。正大光明。正言厲色。撥亂反正。 合於

多學一學:坊正【歷史官職】

管理街坊的小吏。《舊唐書》說:“百戶為里,五里為鄉。兩京及州縣之部內,分為坊,郊外為村。里及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見《舊唐書·職官二·戶部尚書》。 職役名。自秦漢以來,鄉、里組織是縣以下城鄉共同的基層組織,漢制在城中的鄉稱為都鄉,其下則為里。坊的名稱在東漢後期開始出現,《太平御覽》引漢宮閣名說:“洛陽故北宮,有九子坊。”至北魏已不限於宮室,都城洛陽有三百二十坊,坊始成為城中居民聚居區域之名。隋

坊正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