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院使

太史院使怎么寫好看

太史院使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官名。明太祖朱元璋建國前曾置太史監。吳元年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 改監為院,置院使一人,正三品,為太史院長官。洪武元年(1368)改太史院為司天監,改院使為監令。


官名。元置,為太史院的長官,秩正二品,員額四人。

詞語分解

  • 太史的解釋 ∶官名。三代為史官與歷官之宅,朝廷大臣。後職位漸低,秦稱太史令,漢屬太常,掌天文曆法。魏晉以後太史僅掌管推算曆法。至明清兩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負責,又稱翰林為太史 ∶指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參之太史。
  • 院使的解釋 . 元 時習稱掌管茶事的人為“院使”。 清 梁章鉅 《稱謂錄·茶》:“《小知録》:‘稱院使者, 元 之舊習。’”.古代光祿寺中掌供玉食及燕享之事的長官為院使,正三品。《初刻拍案驚奇》卷九:“這本話乃

歷史官職推薦:內侍

官名。北魏為內官,即侍從宮禁的親近官員,多由親貴子弟充任。《魏書·陸俟傳》:“太宗踐祚,拜侍郎,遷內侍,襲爵關內侯。”隋朝為內侍省長官,用宦者,置二員,從四品上;煬帝大業三年 改長秋令,用士人。唐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太史院使歷史

相關歷史

太史院使_太史院使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