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門亭長

縣門亭長怎么寫好看

縣門亭長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縣門下吏名。縣惟晉代有門亭長,職主門糾儀。《晉書·光逸傳》記其為博昌小吏,後為門亭長。《晉書·職官志》失載。依州之例,當為門下之職。參見“郡門亭長”。

詞語分解

  • 縣門的解釋 古時守城之閘板,安裝於內城門,無事則懸起,寇至則下之。《左傳·莊公二十八年》:“眾車入自 純門 ,及逵市。縣門不發。” 杜預 註:“縣門,施於內城門。”《左傳·襄公十年》:“ 偪陽 人啟門,諸侯之士門
  • 亭長的解釋 . 戰國 時,國與國之間為防禦敵人,在邊境上設亭,置亭長。 秦 漢 時在鄉村每十里設一亭,置亭長,掌治安,捕盜賊,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滿的人充任。此外設於城內和城廂的稱“都亭”,設於城

歷史官職推薦:仆大夫

官名。春秋時晉國置。一說同“大仆”,掌宮中之事。《左傳·成公六年》:“韓獻子將新中軍,且為仆大夫。”杜預註:“兼大仆。”孔穎達疏:“沈氏云:‘大仆職雲,王視燕朝則正位,掌擯相。鄭注云:燕朝,朝於路寢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縣門亭長歷史

相關歷史

縣門亭長_縣門亭長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