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三長

三長

黨長里長、鄰長的合稱。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年(486) 從李沖之議設立。為地方基層行政官吏,鄰長管五戶,里長管五鄰,黨長統五里。負責核實戶籍,以便徵發賦役。多由當地豪門擔任,最初復除征役,後役調全免。北魏末期戰事頻發,曾臨時徵發為兵。北齊沿置,管轄戶數有變化。


北魏地方基層行政官吏。《魏書·高帝紀》:“二月申戌,初立黨、里、鄰三長,定民戶籍。”

三長字典分解

三長的解釋 (1). 北魏 地方基層行政官吏黨長、里長、鄰長的合稱。《魏書·高祖紀下》:“初立黨、里、鄰三長,安民戶籍。”《魏書·食貨志》:“ 魏 初不立三長,故民多蔭附。

三的解釋 三 sān 數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叄”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數: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筆畫數:3; 部首:

長的解釋 長(長)cháng兩端的距離:長度。長度大,與“短”相對,指空間,亦指時間:長短。長空。長短句(詞的別名)。長夜(a.漫長的黑夜;b.喻黑暗的日子)。長風破浪(

順便了解:三水山【歷史地名】

在今浙江安吉縣(遞鋪鎮)東。《方輿紀要》卷91安吉州:三水山“在州(治今安城鎮)東南六十里。一水東南入烏程,一水北入長興,一水北入州境,故名”。 即“三山(6)”。

三長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