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事件>> 初稅畝

初稅畝

春秋時期魯國首次實行的按田畝徵稅的制度。魯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春秋經》記載: “初稅畝。” 《左傳》於同年記載: “初稅畝,非禮也,谷出不過藉,以豐財也。”從字面上解釋,這是將傳統的“藉田以力“的徭役制剝削改變為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田畝數徵收土地稅的制度。但是,由於史學界對古代土地制度的不同認識,因而對“初稅畝”中土地稅的性質及稅畝制本身的歷史意義存在著不同看法。較為流行的說法是, “初稅畝”表明魯國正式宣布廢除井田制,承認私田合法性而一律取稅,它標誌著封建制度的開始。

初稅畝字典分解

初稅畝的解釋 古代廢除井田制,按田畝徵稅的開始。《春秋·宣公十五年》:“初稅畝。”《公羊傳·宣公十五年》:“初者何?始也。稅畝者何?履畝而稅也。” 何休 註:“時 宣公 無恩

畝國語字典 畝 (畝) mǔ 中國市制土地面積單位,一畝等於六十平方丈。十五畝等於一公畝。 田中高處,壟:“居於畎畝之中”。 筆畫數:7; 部首:亠; 筆順編號:4125

不妨一看:初測歲差【歷史事件】

由於太陽、月亮和行星對地球赤道突出部分的攝引,使地球自轉軸的方向不斷發生微小的變化,這也就使冬至點在恆星間的位置逐年西移,每年的移動值就叫歲差。漢代的劉歆、劉洪雖然注意到這一現象,但並沒有意識到這一變化對曆法的影響。東晉時,虞喜首先提出了歲差的概念,並開始探索歲差的規律,虞喜認為,太陽周年視運動一周天,並非就是冬至一周歲,他根據歷史記錄進行推演計算,提出了每五十年向西移動一度的歲差值。它雖與現今

初稅畝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