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事件>> 廣通渠

廣通渠

古運河名。隋代為解決關中漕運而開鑿的運河。隋統一全國後,經濟發展,人口歲增,而京都地區卻地少人眾,倉廩空虛。開皇三年(公元583),朝廷決定漕運關東及汾州(今山西汾陽)、晉州(今山西臨汾)之粟, 以供京師。但渭水漲落無常,流淺沙深,漕運不便。開皇四年,隋文帝命著名工匠、太子左庶子宇文愷率水工鑿渠,引渭水自大興城(今陝西西安),略循漢代漕渠故道,東至潼關達於黃河,全長三百餘里。因渠流經渭口廣通倉,故稱“廣通渠”。時人仍習稱為“漕渠”。又以渠下人民頗受其惠,亦稱“富民渠”。仁壽四年(公元604年),又改名“永通渠”。唐朝時通時塞。唐玄宗與唐文宗時曾兩度修復,唐朝衰落後,政治中心東移,渠遂堙廢。

廣通渠字典分解

渠國語字典 渠 qú 水道,特指人工開的河道或水溝:渠道(亦指途徑,門路)。溝渠。 大:渠帥。渠魁(首領)。 方言,他:渠儂(他,他們)。渠輩。 車輞,古代車輪的外圈。

也學習下:廣州同文館【歷史事件】

見“廣方言館”。

廣通渠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