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業反武

歷史字典解釋

武則天的專政,引起唐朝大臣和宗室的強烈不滿。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九月,李世勣之李敬業以匡復廬陵王(即中宗李顯)為名,在揚州 (今江蘇揚州)起兵反武。李敬業自稱匡復府上將,揚州大都督,以唐之奇、求仁為左右長史李宗臣、薛仲璋為左右司馬,思溫為軍師,駱賓王為記室。駱賓王草檄文,歷數武后罪責,露布天下,旬日間得盛兵十餘萬。武則天聞訊,急遣左玉鈐大將軍逸為揚州道大總管,以李知十、馬敬臣為副,兵三十萬,前討李敬業。李敬業未採取魏思溫渡淮而北,爭取山東豪傑,直取神都洛陽的正確戰略,反使唐之奇江都(今揚州),親率大軍渡江而南,攻取潤州(今江蘇鎮江),在城內尋得一相貌似太子李賢者,奉之為王,以假託李賢不死。李孝逸率軍渡淮至楚州(今江蘇淮安),李敬業始還軍江都,北上高郵(今江蘇高郵),屯兵以拒之。然屢戰不勝,敗走揚州,欲與唐之奇、杜求仁乘船北渡高麗,未能成功,皆被斬首。揚、潤、楚三州平,李敬業反武失敗。

歷史事件推薦:護法運動

年月張勛強迫黎元洪解散國會,擁清廢帝溥儀復辟時,孫中山就發出維護《臨時約法》的號召。張勛復辟失敗後,段祺瑞重任國務總理把持北京政府,拒絕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企圖建立皖系軍閥的 * 統治。孫中山認識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李敬業反武歷史

相關歷史

李敬業反武_李敬業反武介紹_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