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議

廷議怎么寫好看

廷議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指廷臣集議。明代常令內閣會同五府、六部都察院六科給事中計議大政及推舉文武大臣,然後具本奏聞,由皇帝裁決。

詞語分解

  • 廷議的解釋 .在朝廷上商議或發表議論。《後漢書·方術傳上·郭憲》:“時 匈奴 數犯塞,帝患之,乃召百僚廷議。” 唐 韓愈 《送水陸運使韓侍御歸所治序》:“公卿廷議以轉運使不得其人,宜選才幹之士往換之。”.指朝廷
  • 廷的字典解釋 廷 í 封建時代君主受朝問政的地方:朝(俹 )廷。宮廷。廷杖。廷試(科舉時代皇帝的殿試)。廷對(a.在朝廷中當眾對答;b.科舉時代皇帝的殿試)。 筆畫數:; 部首:廴; 筆順編號:
  • 議的字典解釋 議 (議) ì 意見,言論:議論。提議。建議。 討論,商量:商議。會議。協定。議案。議決。議價。 評論是非,多指責備:非議。恐招物議。 舊時文體的一種,用以論事說理或陳述意見:奏議。駁議。 筆畫數:

歷史知識推薦:虞思

又稱虞後氏。相傳為舜之後裔,夏朝虞國今河南虞城之君。少康曾逃奔有虞,任庖正,虞思又以二姚二女為少康妻《左傳·哀公元年》。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廷議歷史

相關歷史

廷議_廷議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