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

附庸怎么寫好看

附庸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西周春秋時附屬於諸侯的小國。《詩經·魯頌·閟宮》:“錫之山川,土田附庸。”《禮記·王制》:“天子之田方千里,公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玄註:“小城曰附庸。”意為小城,引申為次於諸侯的小國封君。如秦的祖先非子,周王時為附庸。後秦襄公因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才被周室封為諸侯。

詞語分解

  • 附庸的解釋 ∶古代指附屬於大國的小國,今借指為別的國家所操縱的國家 ∶依附於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詳細解釋.指附屬於諸侯大國的小國。《詩·魯頌·閟宮》:“錫之山川,土田附庸。” 鄭玄 箋:“賜之以山川土田及附庸,
  • 附的字典解釋 附 ù 另外加上,隨帶著:附體。附屬檔案。附帶(a.另外有所補充的;b.非主要的)。附庸。附會(a.把不相關連的事勉強拉到一起,如“牽強附附”;b.組織文章、布局謀篇、命意修辭等創作活動,如“精思附附,十
  • 庸的字典解釋 庸 ō 平常,不高明的:平庸。庸醫。庸言。庸俗。庸人。昏庸。庸主(平庸或昏庸的君主)。庸夫。庸暗(平凡,愚昧)。庸庸碌碌(沒有志氣,沒有作為)。 需要:無庸細述。無庸諱言。 豈,怎么:庸詎(豈,何以,

歷史知識推薦:交剛

春秋晉邑,在今山西隰縣南。《春秋》成公十二年前:“秋,晉人敗狄於交剛”,即此。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附庸歷史

相關歷史

附庸_附庸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