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援銅馬法

歷史字典解釋

東漢馬援制定的標準馬式。兩漢時相馬術大為發展,出現了馬式。西漢武帝時,有“善相馬者東門京,鑄作銅馬法獻之”。東漢馬援又綜合各家相法之長鑄成銅馬於洛陽宮中。《後漢書·馬援傳》說,東漢時善相者有西河子輿、儀長孺、丁君都、楊子阿,師生相傳。馬援師事楊子阿,是西河子輿之再傳弟子。傳中還說“援好騎,善別名馬。於交趾得駱越銅鼓,乃鑄為馬式”;“(銅)馬高三尺五寸,圍四尺五寸”。其馬式依據是“儀氏䩭,中帛氏口齒,謝氏唇鬐,丁氏身中”,並有具體說明。馬援所制銅馬式,相當於近代馬匹外形學上之良馬標準型。這種實體模型,使相馬不再玄奧,後之欲學者能很快會其要旨。曾有漢銅馬式實物出土。

詞語分解

  • 馬援的解釋 馬援前-後 : 東漢大將。字文淵,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光武帝時任隴西太守,率軍擊敗羌人。後被封為伏波將軍。曾以“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自誓,出征匈奴、烏桓。後以六十二歲高齡出征武陵“
  • 銅馬法的解釋 按照馬的骨法鑄成的銅馬模型。《東觀漢記·馬援傳》:“ 孝武帝 時,善相馬者 東門京 鑄作銅馬法獻之,立馬於 魯班門 外,更名曰 金馬門 ,臣既備數家骨法,以所得 駱越 銅鑄以為馬,高三尺五寸,圍四尺五

歷史知識推薦:紇奚部

古部落名。以部為氏。與純突鄰世同部落,遊牧在意辛山今內蒙古二連西南一帶。後分別併入北魏、柔然。投北魏者,後改紇奚氏為嵇氏。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馬援銅馬法歷史

相關歷史

馬援銅馬法_馬援銅馬法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