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言

納言怎么寫好看

納言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官名。(1)亦作“內言”。相傳舜時設此官,掌承上啟下,傳宣上命,受納奏言。《尚書·舜典》:“命汝為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信。”孔安國傳:“納言,喉舌之官也。聽下言納於上,受上言宣於下,必信也。”戰國亦置,見《季木藏陶》第80號。新莽始建國元年(9)更名大司農羲和,後改為納言。東漢時復為大農。北周武帝時改御伯為納言。隋沿襲,置二員,為門下省長官,正三品。大業十二年(616)改名侍內。唐武德元年(618)復改為納言,三年改名侍中。光宅元年(684)復置,為門下省長官,正三品,中宗時復改為侍中。參見“侍中”。(2)東漢以來尚書官員別稱。

詞語分解

  • 納言的解釋 .古官名。主出納王命。《書·舜典》:“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 孔 傳:“納言,喉舌之官,聽下言納於上,受上言宣於下,必以信。”按, 秦 漢 不置, 王莽 依古制,改大司農為納言,有納言將
  • 納的字典解釋 納 (納) à 收入,放進:出納。藏污納垢。 接受:採納。笑納。納諫。 享受:納福。納涼。 繳付:納稅。 補綴,縫補;現多指密密地縫:納鞋底。 姓。 繳出吐 筆畫數:; 部首:糹; 筆順編號:
  • 言的字典解釋 言 á 講,說:言說。言喻。言道。言歡。言情。言必有中(恘 )(一說就說到點子上)。 說的話:言論。言辭(亦作“言詞”)。語言。言語。言簡意賅。 漢語的字:五言詩。七言絕句。洋洋萬言。 語助詞,無義:

歷史知識推薦:自立會

清末政治團體。光緒二十六年,流亡日本的維新派唐才常和留日學生秦力山、吳祿貞、林圭等二十餘人在上海創立,初名正氣會。訂有《正氣會會章》二十二條,號召“務合海內仁人志士,共講愛國忠君之實”,並準備開譯局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納言歷史

相關歷史

納言_納言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