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淞鐵路

吳淞鐵路怎么寫好看

吳淞鐵路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中國土地上第一條營業鐵路。清同治十一年(1872),英美商人在其政府支持下,無視中國主權,合資組成“吳淞道路公”,擅自擬定修築上海至吳淞鐵路的計畫。十三年,英國倫敦蘭遜姆斯·拉披爾(Ronsonmes & Rapier)工程公司組織“吳淞道路有限公司”接辦,並以怡和洋行為在華代理人;並以修“馬路”為名,強行購地,是年冬動工,鋪設從英國購進的鐵軌。光緒二年(1876)夏,上海至江灣通車營業。每天有六次客車往返於上海與吳淞間。乘客頗多,營利豐厚。六月十四日(8.3),火車壓死一名士兵,遭沿線居民強烈反對。清政府亦提出抗議。通過交涉,清政府於九月八日(10.24)以二十八萬五千兩白銀買回拆除,將鐵軌和車輛運到台灣基隆附近備用。九年,又將鐵軌、車輛運回,用於修築開平煤礦鐵路。二十二年,盛宣懷奉命修築淞滬鐵路,二十四年七月十六日(9.1)通車。

詞語分解

  • 吳的解釋 吳 ú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後擴展至淮河下游一帶:吳鉤(古代吳地出產的一種 * ,後泛指鋒利的刀劍)。吳越同舟(喻過去的仇人由於當前利害一致而成為朋友)。 中國東漢末年三國之一
  • 鐵路的解釋 行駛通道或軌道的一種,由鋼軌構成,早先是由木製,但現在通常為鋼製,通常由鋼軌首尾相接鋪成兩條線,構成供車輛行駛的永久性道路;按這樣形式鋪設兩條或多條軌道的路詳細解釋亦作“銕路”。有鋼軌的供火車行駛的

歷史知識推薦:

戰國魏邑。在今河南郾城縣南古城。《史記·蘇秦列傳》:蘇秦說魏襄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鴻溝、陳、汝南、許、郾、昆陽、召陵、舞陽、新鄭、新郪。”《戰國策》郾作鄢。漢置郾縣。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吳淞鐵路歷史

相關歷史

吳淞鐵路_吳淞鐵路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