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沿納

沿納

雜稅名。唐末五代,兩稅以外加派各項錢物,有農具錢、牛皮錢、鹽錢、麴錢、鞋錢等,歲隨夏秋兩稅折變送納。宋沿襲其中多數,統稱沿納,又名雜變。明道二年(1033),曾下詔將沿納物以類併合為一,悉除諸稅名,但至宋末,有些稅名仍存留。沿納的征斂,某些方面比五代更為苛刻。

沿納字典分解

沿納的解釋 唐 宋 田賦以外的苛捐雜稅。亦稱“ 雜變 ”。《文獻通考·田賦四》:“ 南唐 正賦之外,所取不一。 宋 因之,名曰沿納……在後,沿納之賦,多從蠲減。”《續資治

沿的解釋 沿 yán 順著,照著:沿岸(靠近江、河、湖、海一帶的地區)。沿海(靠海的一帶)。沿街。沿途。沿線。 因襲相傳:沿革(事物發展和變化的歷程)。沿習(因襲歷來的習

納的解釋 納 (納) nà 收入,放進:出納。藏污納垢。 接受:採納。笑納。納諫。 享受:納福。納涼。 繳付:納稅。 補綴,縫補;現多指密密地縫:納鞋底。 姓。 繳出吐

也學習下:沿河祐溪長官司【歷史知識】

土司名。明洪武七年(1374)合元沿河、祐溪兩長官司置。長官張姓,治今貴州沿河縣,管沿河、水卜圖諸寨。居民有侗族等。

沿納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