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常平五銖

常平五銖

北齊銅錢。文宣帝天保四年(553)始鑄。錢文“常平五銖”,重如其文,製作精巧,幣值較高,至乾明、皇建年間,往往私鑄。鄴中用錢,有赤熟、青熟、細眉、赤生等名目。後主武平年間以後,私鑄較甚,或以生鐵和銅私鑄錢幣,貨幣流通混亂,直至齊亡。

常平五銖_常平五銖介紹_歷史知識

常平五銖

常平五銖字典分解

常平的解釋 (1).古代一種調節米價的方法。築倉儲谷,谷賤時增價而糴,谷貴時減價而糶。 漢宣帝 時 耿壽昌 首創。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利源調度·常平》:“ 漢宣帝 時

五銖的解釋 (1).即五銖錢。《後漢書·公孫述傳》:“ 蜀 中童謠言曰:‘黃牛白腹,五銖當復。’” 清 顧炎武 《錢法論》:“ 漢 承 秦 半兩,已為莢錢,為四銖,為三銖

也學習下:常盈庫【歷史知識】

明代太僕寺所屬庫名。收儲各牧監被墾為田之草場地租及諸養馬戶賠償折納之馬金。設大使一人,司其事。

常平五銖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