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

日晷怎么寫好看

日晷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亦稱日規。古代觀測太陽影子以定時刻的一種天文儀器。在中國,日晷起源於“圭表”,“晷”的古義是太陽影子。中國古代日晷大多是赤道式,也有地平式的。明末才傳入多種其他方向晷面的日晷。它由晷盤面和晷針構成,晷盤是刻有時刻線的盤,中心裝有與盤面垂直的針。赤道式日晷的晷盤傾斜裝在基座上,晷盤表示天赤道,而晷針穿過中心,與地平面所夾的角度等於當地緯度。晷盤的兩面周圍各刻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春分以後看向南一面,秋分以後則看背面;晷針影子隨太陽運行而移動。每個時辰又為“時初”和“時正”,針影投射在刻度盤上不同位置表示不同時刻,針影投射在正下方為“午正”時刻。現存故宮博物院太和殿前的清代日晷和北京古觀象台晷影堂南面的日晷,都是赤道式日晷。中國也有地平式日晷的雛形。隋開皇十四年(594)州司馬袁充獻上晷影漏刻數據。以均勻刻劃出他計算成地平式的“十二辰”,來和漏壺相比較,求出冬至、夏至和春分、秋分時,太陽移動一“辰”的漏刻數。把袁充的數據和用球面天文學計算結果相比(見表)可以看出,對於晚上的刻數,袁充無法測算,只能用對稱的辦法給出,冬至子時就是夏至午時,夏至子時就是冬至午時等,這與實際有一定差異。然而他有力地證明地平日晷的分劃不應是均勻的。由於古代投影幾何不夠發展,因而無法上升到理論,也導不出不均勻的分劃曲線。

詞語分解

  • 日晷的解釋 ∶太陽的影子相持既久,日晷漸移。;;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也叫;日規;。詳細解釋.日影。《周髀算經》卷上:“故冬至日晷丈三尺五寸,夏至日晷尺六寸。冬至日晷長
  • 日的字典解釋 日 ì 離地球最近的恆星(亦稱“太陽”):日月星辰。日晷(?)(古代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陽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白天,與“夜”相對:日班。
  • 晷的字典解釋 晷 ǐ 日影。 〔日晷〕按照日影測定時刻的儀器。亦稱“日規”。 時間:日無暇晷。 筆畫數:; 部首:日; 筆順編號:

歷史知識推薦:克什

即“克捨”。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日晷歷史

相關歷史

日晷_日晷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