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字典解釋

古代曆法中一種較長的時間單位。漢初古六歷以十九年為章,章有七閏,四章為蔀。經一蔀之後,冬至、朔旦再次相會於某一天夜半,這一天稱新蔀的“蔀首”。蔀的概念古代使用不多,如見於北魏龍祥、李業興等所編《正光歷》。它以章歲五百五,章閏一百八十六,定十二章為一蔀。因而1蔀=12章=505年×12=6060年,或 1蔀=(12×505+186)×12月74952月,此兩值皆為2213377日。

詞語分解

  • 蔀的字典解釋 蔀 ù 搭棚用的席:“豐其蔀,日中見斗。” 古曆法的計算單位,十九年為一章,四章為一蔀。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歷史知識推薦:呈樣

①又稱樣米。宋代加稅之一。官員以檢查稅糧品質為名,要求另送樣品。呈樣的數額,有的地方達每石二升半,有的地方高至二斗。②宋時,外國商舶抵港,往往將運來貨物,以選送貨樣的名義獻給當地政府長官,稱為呈樣。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蔀歷史

相關歷史

蔀_蔀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