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痧草

疫痧草怎么寫好看

疫痧草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書名。清耕道著。耕道,字繼宣,虞山(今江蘇常熟)人。此書刊於嘉慶六年(1801)。三卷。上卷為“辨論章”,闡述疫痧(猩紅熱)系因感染疫毒而致,即通過“氣息傳染”,有較強的傳染性,並記敘了疫痧的一般病候及治療則;中卷為“見象章”,詳述疫痧的症候,如發熱、痧疹形式、舌苔、脈象、咽喉部症狀及其他病症,如神昏、肌燥、氣促、咳嗽、遺毒等;下卷為“湯藥章”,訂疏達、清散、清化、下奪和救液五 * ,為其治療之法則。該書因列證詳而慎,療精而有常法,故為後世兒科醫者奉為治疫痧之佳作,流傳頗廣。有清道光十八年(1838)以來多種刊本。

詞語分解

  • 草的字典解釋 草 ǎ 對高等植物中除了樹木、莊稼、蔬菜以外的莖幹柔軟的植物的統稱;廣義指莖幹比較柔軟的植物,包括莊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蓋的堂屋,舊時文人以此自稱山野間的住所,有自

歷史知識推薦:

戰國趙邑。在今河北唐縣北。《史記·秦始皇本紀》:秦王政七年前,“以攻龍、孤、慶都”,即此。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疫痧草歷史

相關歷史

疫痧草_疫痧草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