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圭

李圭怎么寫好看

李圭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1842—1903

清江蘇江寧人,字小池。鹹豐十年(1860)被太平軍所擄,充“筆札”,管糧食收發。同治初逃至上海,追憶太平軍中生活,成《思痛記》二卷。後赴英人戈登軍中辦理文案。四年(1865)任寧波新關稅務司文牘。光緒二年(1876),赴美國費城參觀世界博覽會,著《環遊地球新錄》四卷,介紹西方政治、經濟、文化等。六年,上書李鴻章,請廣行通商、稽核邊務、武備變通、專采器械、充實利源、通曉洋務等。《中俄伊犁條約》簽訂後,著《蠡測罪言》,闡述亟整軍政於各省,延西國教習練水陸軍,致力礦務以富國,設鐵路、電報、郵政以便載運等主,深得薛福成等賞識,並薦兼任洋務委員。十九年,任海寧知州。後轉任蘇州相度通商地勢會商辦。著作還有《鴉片事略》、《金陵兵事匯錄》、《海寧安瀾書院徵信錄》等。

詞語分解

  • 李的字典解釋 李 ǐ 落葉小喬木,果實稱“李子”,熟時呈黃色或紫紅色,可食:李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難來喻兄弟相愛相助,後喻互相頂替或代他人受過)。投桃報李。李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李不言,下自
  • 圭的字典解釋 圭 ī 古代帝王或諸侯在舉行典禮時拿的一種玉器,上圓(或劍頭形)下方:圭角(僶 )(圭的稜角,喻鋒芒)。 古代測日影的器具:圭表(a.測日影的器具;b.標準)。圭臬(指標準、法度,如“奉為圭圭”)。

歷史知識推薦:宣諭使

官名。不常置。北宋末年始遣各路宣諭使,掌宣諭德意,奏報各地弊政。南宋紹興年間,使權漸重,可監督地方,參預軍政,權任次於宣撫使。其官署稱宣諭使司,也稱宣諭司。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李圭歷史

相關歷史

李圭_李圭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