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

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種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澠池仰韶村發現而得名。其年代約為公元前5000—前3000年。分布在陝西、河南、山西、河北和甘肅東部、內蒙古南部、湖北西北部一帶。因遺物中最有特點的器物是彩陶器,故過去又稱作“彩陶文化”。彩陶的陶土經過淘洗,質地細膩,表面磨光,常用黑或紅色畫上各種紋飾和圖案,有的還塗一層白或紅的陶衣。紋飾除有部分魚、鳥、蛙和人面形以及少量植物的象生類花紋外,多數是粗細條紋、方格紋、圓點和三角渦紋等幾何圖形。在有的彩陶缽口沿上,還發現有各種刻劃符號,有學者認為是原始文字或與文字有關。常見陶器多為手制,晚期出現個別輪制的,器種有炊煮用的釜、鼎、甑、灶,汲水用的尖底瓶、細頸壺,飲食用的碗、缽、杯、豆,盛儲用的盆、瓮、罐等。生產工具主要是磨製石器和骨器,常見有鏟、斧、刀、鏃、錐、漁具、紡輪等。裝飾品有骨珠、骨簪、陶環、石環、獸牙、穿孔蚌片等。仰韶文化的人們已過著以農業為主,畜牧、漁獵和採集為輔的定居生活。每個村落約有幾十座房子,有方形或圓形的、地穴式和平地起建的等不同形式。主要農作物是粟。家畜主要有豬和狗。墓葬早期多為集體合葬和二次葬,常見的有成年男、女、小孩合葬,成年男性合葬,成年女性合葬,成年女性與小孩合葬等情況。男女無一定比例,每葬人數不等,一般在五至六人,多的幾十人。晚期只見單人葬。葬式多為仰身直肢,俯身少見,個別屈肢。小孩除與大人合葬外,多裝入陶瓮,埋在住處或附近。隨葬品,早期一般是少量生活用陶器、裝飾品、生產工具和武器。男性多箭鏃,女性多裝飾品和蚌刀。晚期各墓隨葬品的質量和數量都表現出較大的差別。仰韶文化分布範圍廣,存在較大的地區差別,文化內涵也不盡相同,故可分為不同類型。如分布在陝西關中、河南西部、山西南部的仰韶文化,可分為半坡、廟底溝和西王村三個類型;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的仰韶文化,可分為後岡和大司空兩個類型。仰韶文化的早、中期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繁榮時期,晚期開始向父系氏族社會轉化。鄭州西山還發現了仰韶晚期的城址。

仰韶文化_仰韶文化介紹_歷史知識

仰韶文化魚紋彩陶盆

仰韶文化字典分解

文化的解釋 (1) [culture]∶考古學上指同一歷史時期的遺蹟、遺物的綜合體。同樣的工具、用具、製造技術等是同一種文化的特徵仰韶文化(2) [civilization

不妨一看:仰事俯育【歷史典故】

同“仰事俯畜”。宋 陸游《戊申嚴州勸農文》:“春耕夏耘,仰事俯育。” 見“仰事俯畜”。宋·陸游《戊申嚴州勸農文》:“春耕夏耘,~。”

仰韶文化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