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西山

西山

①在北京市西。為西部諸山總稱。系太行山支脈,其中以百花山、翠微山、盧師山、香山、玉泉山、妙鋒山、潭柘山等最為著名。趙萬里校輯《元一統志》卷1載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李晏所撰碑云:“天都右界,西山蒼蒼,上乾雲霄,騰擲而東去,不知其幾千里。”《明一統志》卷1順天府:西山“在府西三十里。《舊記》:太行山首始河內,北至幽州,第八陘在燕,強形鉅勢,爭奇擁翠,雲從星拱,於皇都之右”。

②在今河北邢台縣西北。《資治通鑑》:五代梁乾化元年(911),晉王李存勖自柏鄉乘勝攻邢州,“帝遣別將徐仁溥將兵千人, 自西山夜入邢州,助王檀城守”。胡三省註:“西山即太行連綿至上黨諸山。”《方輿紀要》卷15邢台縣:封山“亦謂之西山。今自封山以西,綿延數百里,直至太行, 皆西山矣”。

③在今河北唐山市。盛產煤。清光緒中始掘,屬開州煤礦。1900年屬開灤煤礦。

④即房山。亦名王母山。在今河北平山縣西北六十里王母觀。《舊五代史·王鎔傳》:“西山多佛事寺,又有王母觀,鎔增置館宇,雕飾土木。”即此。

⑤指太行山。《漢書·溝洫志》:王橫曰:“禹之行河水,本隨西山下東北去。”

⑥指今山西太原市西蒙山。《資治通鑑》:南朝陳天嘉五年(564),周師及突厥逼晉陽,周人“從西山下,去城二里許”。《方輿紀要》卷40太原府太原縣:蒙山在“縣西北五里。《隋志》:晉陽有蒙山,其山連亘深遠,或以為北山,或以為西山”。

⑦一名翠屏山。在今山西朔州市西南。《魏書·劉顯傳》:東晉太元十二年(387),慕容垂遣兵討劉顯,“顯奔馬邑西山”。即此。

⑧即首陽山。在今山西永濟市西南蒲州鎮南。《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採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即此。

⑨在今浙江溫州市西。《方輿紀要》卷94溫州府:西山在“府西三里,一名歐浦山。《志》云:山有十二峰,岡巒相屬,聳秀奇勝。城西里許曰金丹山,亦有三峰並峙,即西山之東麓也。元末盜起,往往結營寨於西山,以窺府城”。山下系唐宋青瓷窯址所在。

⑩在今浙江龍泉市西。《清一統志·處州府》:真德秀故宅“在龍泉縣西七十里。《舊志》:龍泉縣西山,宋真德秀生於斯,後徙浦城不忘所自,因號曰西山,族人仍居於此”。

(11)在今浙江江山市城區西隅。《方輿紀要》卷93江山縣:西山“在縣治西。峰巒秀拔,下有須泉,一名梅花泉”。

(12)在今浙江嘉善縣南。《方輿紀要》卷91嘉興府嘉善縣:西山在“縣南十二里。即府東之西山也,為接境處”。

(13)在今福建建陽市西。《明一統志》卷76建寧府:西山“在建陽縣西崇泰里。宋蔡元定結廬其上,後理宗御書‘西山’二大字表之,石刻尚存”。朱熹有詩。《方輿紀要》卷97建寧府建陽縣:西山在“縣西北七十里,周圍百里,四面壁立,山頂平曠,中有良田數十畝,可耕可桑。其下澗水通舟,逶蛇旁達,頂有石城遺址,蓋昔人築之以避兵者。宋蔡元定讀書於此”。

(14)在今江西吉水縣西南。《明一統志》卷56吉安府:西山“在吉水縣西南八十里。重岡疊��,若屏障然。其間一峰獨尖秀,曰望火樓。下有溪,東流為朗溪”。

(15)又名散原山、南昌山。在今江西新建縣西。王勃滕王閣序》:“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寰宇記》卷106南昌縣:“天寶洞在城西八十里,西山最勝處。”《方輿紀要》卷84南昌府:西山“在城西大江之外三十里,一名厭原山,又名南昌山。高二千丈,周三百里,跨南昌、新建、奉新、建昌四縣地”。

(16)在今山東武城縣治。《方輿紀要》卷34恩縣:西山“有岩壑之勝。舊縣遺址在焉。或曰即紫微山也。唐天寶初,清河人崔以清妄言, 見元元皇帝雲。藏符在武城紫微山,即此”。

(17)在今湖北黃梅縣西四十里。《方輿紀要》卷76黃梅縣:西山“一名雙峰。又名破額山。上有香爐峰、慈雲塔,俗所稱四祖道場也”。

(18)在今湖北荊沙市荊州區(故江陵縣城)西。《方輿紀要》卷78江陵縣“東山”條下:“西山在城西。相連有八十八嶺,沮漳之水由此入江。”

(19)亦名樊山、袁山。在今湖北鄂州市西四里。三國魏黃初元年(220)吳王孫權建避暑宮於此。東晉建武元年(317)名僧慧遠又建寒溪寺。《輿地紀勝》卷81壽昌軍:西山“在武昌西三里。一名樊山。舊名袁山”。宋蘇東坡有《武昌西山》詩。光緒《武昌縣誌》卷1:西山,“今俗以九曲嶺以上為西山。以臨樊口者為樊山,與赤壁隔江相對”。

(20)在今湖南醴陵市西二里。一名靖興山。《方輿紀要》卷80醴陵縣:“西山在縣西五里。相傳李靖駐兵於此。石壁遺像猶存。”

(21)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唐柳宗元有《始得西山宴遊記》。

(22)一名水頭山。在今湖南臨武縣西二十里。《方輿紀要》卷80臨武縣“舜峰山”條下:西山“為邑望山,水源多出於此”。

(23)在今廣東雲浮市西南。《清一統志·羅定州》:西山“在東安縣西南,接肇慶府陽春縣界。分上下二山,徑路崎嶇,峒落之民,恆守御於此。內有銅窩、鐵頂、十二雞頭諸峰,半山有石泉,熱可烹鮮”。

(24)在今廣東梅縣北。《方輿紀要》卷103程鄉縣“百花障山”條內:“縣西十四里又有西山,峰巒尖聳,百有餘丈。山址周回分為八重,縣西之勝也。其相接者為李洋山。”

(25)在今廣東陽春市西山坪鎮。《清一統志·羅定州》:西山巡司“在東安縣西南。本朝雍正八年移羅苛巡司駐此,改今名”。

(26)在今廣東陽春市西。《清一統志·肇慶府》:西山“在陽春縣西。《通志》:縣境瑤山,西南有陳村、茶場、雲洞、清湖、榕木、黃麖等二十二處,正西有栗子、湖峒、雲霧、南埇、坐羅、龐峒等五十八處,西北有黎澇、通根、參峒等五處,共九十四處,統名曰西山。明嘉靖初,西山瑤“賊”及德慶、新興“賊”為亂,侵掠高州幾數十年。十二年都御史陶諧討平之,搗巢一百二十有五,勒石西山”。

(27)一名立魚峰。即今廣西桂林市西三里西山。南宋范成大《桂林虞衡志》:立魚峰“在西山後。雄偉高峻如植立一魚。余峰甚多,皆蒼石刻削”。《清一統志·桂林府一》:西山在“隱山之西。三峰連屬:曰石魚, 曰觀音, 曰西峰。石魚一作立魚,高數十丈,緣磴而上絕頂,群山森然在目”。有唐代摩岩造像。

(28)即思陵山、思靈山。在今廣西桂平縣西五里。《明一統志》卷85潯州府:思靈山“又名西山。秀峙穹窿,映帶府治。上有三清岩”。西山風景區成為旅遊勝地。

(29)即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青城山。《晉書·李雄載記》:“雄以西山范長生岩居穴處,求道養志,欲迎立為君而臣之。長生固辭。”後拜范長生為丞相,封為西山侯。

(30)即今四川銅梁縣南,與大足縣分界之巴岳山。清道光《銅梁縣誌》卷1:西山“在縣南八十里,與東山對峙,約隔四十里。物產亦同。春夏之交,採茶者男婦如雲,歌聲抑揚,兩山互應”。民國《銅梁縣誌》卷2:巴岳山“一名西山。斜亘西南與毓青山對峙”。

(31)在今四川萬縣市西。《輿地紀勝》卷177萬州:西山“距州治二里。初泉荒草蕪,郡守馬元穎、魯有開、元翰修西山池亭,種蓮栽荔枝雜果凡三百本”。《方輿紀要》卷69萬縣“天城山”條:“又縣西三里有西山。上有太白岩,以李白名。岩下有池,為登臨之勝。”歷為萬州八景之一。在今六角亭內有北宋詩人黃庭堅書《西山碑》。

(32)亦名雪山。指今四川理縣西南之邛崍山。《資治通鑑》:唐貞元九年(793)“劍南西山”。胡三省註:“西山即雪山。今威州寧縣有雪山,連乳川白狗嶺,有九峰,積雪春夏不消。白狗嶺與雪山相連。”《方輿紀要》卷67威州:“雪山在州西南百里。……亦曰西山。杜佑曰:維州西南至白狗嶺六十二里。西山八國諸蠻, 皆以散居山旁而名。”

(33)即今四川墊江縣西,與大竹、鄰水分界之明月山。清光緒《墊江縣誌》卷1:西山在“縣西十里,連峰疊嶂,由南至北,袤延五百餘里,為縣治祖龍”。山間有中嘴寨摩岩題刻群。

(34)在今雲南彌渡縣西北紅岩西。《方輿紀要》卷117趙州:西山“在白崖川西。有畢缽羅窟,一名賓波羅窟,岩壑聳拔千餘丈,有獨木橋十餘所,樵子最儇捷者,乃能履之而過,謂之仙橋”。

(35)在今陝西寶雞市西北。《史記·秦本紀》:秦文公、寧公皆“葬西山”,即此。

(36)在今甘肅武威市西二十里。《清一統志·涼州府一》:西山“峰巒若蓮花,峰下石五色成文,如獸形。一名蓮花峰”。


(1)古山名。(1)指今河北省平山縣房山。《資治通鑑》:五代梁貞明六年(920年),王熔“宇於西山,每往游之”,即此。(2)指今山西省太原市西蒙山。《資治通鑑》:南朝陳天嘉五年(564年),周師及突厥逼晉陽,周人“從西山下,去城二里許”,即此。(3)即今山西省永濟市首陽山。(2)今山名。(1)北京西郊群山的總稱。屬太行山脈。南起拒馬河,北至南口附近的關溝,西北接軍都山。有百花山、東靈山、妙峰山、香山、翠微山、盧師山、玉泉山等,呈東北—西南走向,大致平行。東靈山海拔 2303 米,為北京市最高峰。為京郊名勝地。著名勝跡有“西山八大處”:長安寺、靈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龍王堂、香界寺、寶珠洞、證果寺。(2)在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西。海拔154米。曾稱蕭山、蕭然山。舊志載:“勾踐與夫差戰,敗以余兵棲此,四顧蕭然,而名”;又傳東晉名士許詢,曾於此憑林築室,蕭然自放,故名蕭然山。唐以此名縣。舊有望湖亭、隆興寺等,今闢為西山公園。(3)在江西省新建縣。古稱散原山,又稱逍遙山或南昌山。晉代始稱西山。《太平寰宇記》:“以在南昌府治之西,故名西山。”主峰羅漢嶺海拔841米。其南蕭峰(紫霄峰)海拔799米。山上古蹟甚多,以萬壽宮最著,原為許遜祀廟,規模宏大,為江西著名大廟。其西北五六里處有“洪井”,傳為黃帝之臣洪崖煉丹處。其北有風雨池,西有鸞崗,為洪崖乘鸞休憩處。山後有采鸞崗,傳說乃仙女吳采鸞與文簫相遇處,有會仙亭故址。有豫章十景。(4)在湖北省鄂州市城區西、長江南岸。古稱樊山,又稱樊岡。為幕阜山余脈。東北—西南走向。海拔100米以上,主峰高167米。由沙礫岩構成。風景優美,多名泉。魏黃初元年(220年),吳王孫權在此建避暑宮,東晉建武元年(317年),名僧慧遠又建寒溪寺,歷代名人李白、劉禹錫、蘇軾、黃庭堅等均曾來此遊覽並留有詩賦名篇。近年修復和新建了九曲亭、擁翠亭、掬泉亭、松風閣、廣宴樓、挹江樓、兩明軒等建築。(5)在湖南省醴陵市西、淥水之南。又稱靖興山。海拔266米。建有淥江書院。相傳唐李靖南平嶺桂時曾駐兵於此,紅拂隨從,病卒葬此,建有紅拂墓。(6)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城西。由西峰、千山、觀音峰、立魚峰組成,因位於城西得名。唐時為佛教勝地,有當時我國南方五大禪剎之一的西慶林寺等建築,明代荒廢,但存唐代鐫於崖壁的佛像二百餘尊。西山景色幽靜,山下有西湖,桂林老八景“西峰夕照”即此。山南麓有抗日戰爭來我國任軍事顧問的蘇聯步兵中校巴布希金墓。(7)又稱思靈山。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區西。山上古樹參天,清泉甘洌,怪石嶙峋,石徑曲幽。有李公祠、洗石庵、龍華寺、乳泉亭、飛閣等建築和官橋秋柳、雲台曲水、碧雲石徑、古洞仙蹤、飛閣明月等名勝。特產“西山茶”、“乳泉酒”。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8)在雲南省昆明市西南郊、滇池西岸。由高嶢山、華亭山、太華山、太平山、羅漢山等群峰組成。為石灰岩為主的斷塊山地。最高峰為太華山,高出滇池水面約470米。起伏的山巒,白雲飄渺,好像睡佛臥於雲中,故有臥佛山之稱;猶如豐盈的美女躺臥岸邊,故又有睡美人山的美稱。俗傳古時有一女子,因丈夫被抓,她日夜悲啼,淚水積成滇池,最後仰面倒下化為西山。鳳凰前來哀悼,人們誤當碧雞,故又有碧雞山之稱。山間林木參天。有聶耳墓、華亭寺、太華寺、三清閣、龍門等名勝。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9)在今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西北。戰國秦地。秦寧公葬於此。(10)即“華鎣山”。(11)西洞庭山的簡稱。(3)集鎮名。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容縣西部,處容(縣)北(流)兩縣交界地。容西鄉人民政府駐地。人口800。因位於縣西大容山麓,故名。是容縣西緣集市。上市產品以豬、禽、糧、油、豆、黃麻等為大宗。“西山細米”久負盛名。有食品加工、造紙、農機修理等廠。附近有漢、唐冶銅遺址。玉梧公路經此。

西山字典分解

西山的解釋 (1).西方的山。《易·隨》:“王用享於西山。”引申為日入處。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選·李密<陳情事表>》:“但以 劉

西的解釋 西 xī 方向,太陽落下的一邊,與“東”相對:西面。西曬。西域。西方。西席(舊時對幕友或家塾教師的敬稱。古代主位在東,賓位在西。亦稱“西賓”)。西宮(借指妃嬪)

山的解釋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

多學一學:西方鄴【歷史人物】

定州滿城(今屬河北)人。初事朱溫,不被重用,遂復歸後唐莊宗。同光年間任為曹州刺史,曾力謀率軍阻抗明宗,及莊宗卒,乃迎降明宗。天成年間為夔州刺史,率軍出擊荊南高季興,取其三州,以功拜寧江軍節度使。後病卒。(參見《新五代史》)五代時定州滿城人。父為州軍校,鄴隨父居軍中,習武,以勇力聞。年二十,後唐莊宗以為孝義指揮使。從征伐,累功官寧江軍節度使。鄴以武人,所為多不合法度,又不納諫,枉殺判官譚善達。後卒於

西山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