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聲

正聲怎么寫好看

正聲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樂律術語。始見於《荀子·樂論》。(1)音階中的五聲。沈括《補筆談》卷一:“變宮在宮、羽之間,變徵在角、徵之間,皆非正聲。”(2)能發生共振的樂音。沈括《補筆談》卷一:“聲律高下苟同,雖在他琴鼓之,應弦亦震,此之謂正聲。”(3)先秦時稱“雅頌之聲”為正聲,稱“之音”為奸聲。《荀子·樂論》:“凡奸聲感人而逆氣應之。……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4)以“太聲”、“正聲”、“少聲”區別由低到高的三個八度組的律名或階名。曾乙鍾銘已有“太”、“少”前綴詞。相對於“太”(低八度)、“少”(高八度)而言,中間八度的律音為正聲。

詞語分解

  • 正聲的解釋 .純正的樂聲。《荀子·樂論》:“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極諫》:“百戲散樂,本非正聲,此謂淫風,不可不改。” 章炳麟 《辨詩》:“ 隋 世 龜茲 樂盛行閭閈, 文帝 尚雲‘無復
  • 正的字典解釋 正 è 不偏斜,與“歪”相對:正午。正中(峮 )。正襟危坐。 合於法則的:正當(刵 )。正派。正楷。正規。正大光明。正言厲色。撥亂反正。 合於道理的:正道。正確。正義。正氣。 恰好:正好。正中(恘 )
  • 聲的字典解釋 聲 (聲) ē 物體振動時所產生的能引起聽覺的波:聲音。聲帶。 訊息,音訊:聲息。不通聲氣。 說出來讓人知道,揚言,宣稱:聲明。聲辯(公開辯白)。聲淚俱下。聲嘶力竭。 名譽:名聲。 音樂歌舞:聲伎(女

歷史知識推薦:酒榷

又稱榷酒酤、榷酤、酤酒。官府對酒類的專賣政策。《秦律》已有“酤酒”一詞,但僅限於在農村禁止賣酒,專賣政策則始行於漢武帝天漢三年前。其辦法主要是由官府提供原料和法式,交私人釀造,產品由官府經銷。時與官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正聲歷史

相關歷史

正聲_正聲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