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院牙職

使院牙職怎么寫好看

使院牙職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代州府使院牙校職員總稱。宋初,京城開封府及諸州府皆設使院,掌衙前具體事務。其牙職有孔目官、勾押官、左右都押衙、左右押衙、左右知客押衙、都孔目官、教練使、衙內指揮使、子城使、都知兵馬使都教練使、守闕教練使、中軍使等名目。政和三年(1113),改用新名,有都史、副史、介史、公皂、衙皂、散皂、上隸、中隸、下隸等。

詞語分解

  • 使院的解釋 節度使出征、入朝,或死而未有後代,皆有留後攝其事,稱節度留後。節度留後治事之官署,稱使院。節度使便坐治事,亦或就使院。《資治通鑑·唐玄宗天寶六年》:“ 仙芝 為節度使,即署 常清 判官; 仙芝 出征,
  • 牙職的解釋 牙前將校級武職。《資治通鑑·唐武宗會昌三年》:“ 從諫 榷馬牧及商旅,歲入錢五萬緡,又賣鐵、煮鹽亦數萬緡。大商皆假以牙職,使通好諸道,因為販易。” 胡三省 註:“牙職,牙前將校之職。”《宋史·高懷德傳

歷史知識推薦:薪火之喻

魏末晉初楊泉、南朝宋何承天等人對形神關係的比喻。認為精神依賴於形體,猶火待薪而燃,薪盡火滅,人死神亡。楊泉《物理論》:“人含氣而生,精盡而死。死,猶澌也,滅也。譬如火焉,薪盡而火滅,則無光矣。故滅火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使院牙職歷史

相關歷史

使院牙職_使院牙職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