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娘娘台遺址

歷史字典解釋

黃河上游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早期齊家文化遺址。在肅武威市西北。1957年發現。發掘有窖穴、墓葬和居室,出土大量陶片、石器、骨器和紅銅器、卜骨等遺物。窖穴在住室周圍,以圓形最多,次為橢圓形,長方形較少,一般口徑二至三米,深半米到一米左右。窖 * 多陶片、石器、骨器、獸骨及銅器等。墓葬與窖穴、居室交錯並存,有的利用廢棄窖穴。葬式有側臥屈肢、仰臥屈肢、直肢及二次葬,也有男女合葬。居室方形,面積較大,白灰地面,室內有灶。石器多為砂岩,有斧、鑿、、鐮、鏃、刀、紡輪,以及部分細石器及綠松石、玉璧等。骨器有錐、針、鑿、叉等。陶器以紅陶為主,分為泥質和粗砂兩系,常見的有罐、盆、豆,還有紡輪等。遺址中銅器發現較多,證明齊家文化已進入了銅石並用時代。

詞語分解

  • 遺址的解釋 古人遺留下來的城堡、村落或寺廟等建築基地古城遺址詳細解釋亦作“ 遺阯 ”。指年久被毀的建築物所在的地方。 晉 王嘉 《拾遺記·前漢下》:“今臺無遺址,溝池已平。” 唐 劉禹錫 《山陽城賦》序:“

歷史知識推薦:天長觀

唐道觀名。在今陝西西安唐待賢坊。隋開皇七年建,初名會聖觀。唐開元二十八年,改稱千秋觀。天寶七載,改稱天長觀。在今北京。建於開元二十七年。金時,改名太極宮、長 * 。明改今名白雲觀。現存寺觀為清代重修。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皇娘娘台遺址歷史

相關歷史

皇娘娘台遺址_皇娘娘台遺址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