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籍

除籍怎么寫好看

除籍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又稱削籍、落籍。宋代學制和官制中的一項規定。太學生嚴重違反學規,請長假滿一年,均予除籍。州學外捨生在學公試三次,不能升補內舍,除籍罷歸本縣。縣學生三經歲升試不能升入州學,或三年不參加歲升試,皆除籍。文官二十年以上不到吏部武臣因事亡沒,例皆除籍。

詞語分解

  • 除籍的解釋 從簿籍上除去其名。多指除去宦籍。《新唐書·宦者傳上·高力士》:“上皇徙西內,居十日,為 李輔國 所誣,除籍,長流 巫州 。”《宋史·文苑傳三·黃夷簡》:“ 夷簡 被病,告滿二百日,御史臺言當除籍。”
  • 除的字典解釋 除 ú 去掉:除害。除名。除根。剷除。廢除。排除。除暴安良。 改變,變換:歲除(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除夕。 不計算在內:除非。除外。 算術中用一個數去分另一個數,是“乘”的反運算:除法。 台階:階除
  • 籍的字典解釋 籍 í 書,書冊:古籍。書籍。經籍。典籍。 登記隸屬關係的簿冊;隸屬關係:籍貫。戶籍。國籍。學籍。 登記:籍沒(?)。籍吏民。 徵收:籍田。 〔籍籍〕a.形容紛擾很大;b.形容名聲很大;c.形容縱橫交

歷史知識推薦:僱工人

明清時期立有文券、議有年限的僱傭勞動者。明代,其法律身份處於奴婢與凡人之間,對僱主及僱主有服親屬有主僕名分,如有所犯,量刑加重。清初因襲明制。乾隆後期修訂僱工人律例,規定“若農民、佃戶、僱請工作之人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除籍歷史

相關歷史

除籍_除籍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