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妃

秦以前嘉偶曰妃,後世漸為皇帝之妾,太子、諸王之妻的專稱。《左傳·桓公二年》:“嘉偶曰妃,怨偶曰仇。”《說文解字注》:“妃本上下通稱,後人以為貴稱耳。”歷朝皇帝妃號繁多,稱謂不一。三國魏明帝始置淑妃。南朝孝建三年(456)置貴妃,位比相國。隋煬帝以貴妃、淑妃、德妃為三夫人,正一品,多為後代沿置。唐前期皇后之下置貴妃、淑妃、德妃、賢妃,玄宗時改置惠妃、麗妃、華妃,旋復故。金海陵王時,多至十二妃:元、姝、惠、貴、賢、宸、麗、淑、德、昭、溫、柔。明代諸妃位號惟取賢、淑、莊、敬、惠、順、康、寧為稱。親王正妻及太子正妻通稱王妃及太子妃。清康熙時定後宮名位,貴妃之下為妃,其下為嬪。出入用采仗,使用宮女六人。

妃字典分解

妃的解釋 妃 fēi 帝王的妻,位次於皇后;亦指太子、王、侯的妻:妃子。妃嬪。 古代對神女的尊稱:天妃。宓妃。 古同“緋”,粉紅色。 妃 pèi 古同“配”,婚配。

順便了解:妃嬪媵嬙【歷史知識】

後宮女官泛稱。《阿房宮賦注》:“自皇后而下,次為妃,次為嬪,又其次為媵為嬙,皆宮女之在阿房宮中者。”

妃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