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它山水利備覽

歷史字典解釋

南宋水利志。峴撰。二卷。峴,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淳祐年間成書。四明指當時慶元府,治今浙江寧波市。鄞江源自四明山出山峽後,諸溪之水與甬江通流,稍遇亢旱,鹹潮上溯,耕飲不利。唐大和七年(833)鄮令王元於它山築堰,以捍江潮。歲久廢壞,南宋嘉定間峴請重修,且董興作之役,因作是書記之。上卷雜誌源流規制及修造始末,下卷則皆碑記與題詠詩。此書在地方志中頗為近古,宋四明志嘗采其說。傳本頗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據浙江吳玉墀家藏本著錄。

詞語分解

  • 四明的解釋 山名。在 浙江省 寧波市 西南。自 天台山 發脈,綿亘於 奉化 、 慈谿 、 餘姚 、 上虞 、 嵊縣 等縣境。道書以為第九洞天,又名 丹山赤水洞天 。凡二百八十二峰。相傳群峰之中,上有方石,四面如
  • 備覽的解釋 提供閱覽。《清會典事例·翰林院·典禮》:“採擇前史事蹟,纂輯成書,進呈備覽。”

歷史知識推薦:礦廠

又稱礦場。為專事開礦冶煉之工場。清代金、銀、銅、鐵、鉛各廠多集中於廣東、四川、雲南諸省。為民辦或官督商辦。其投資者稱“鍋頭”或“爐頭”,開採單位為“硐”或“尖”,冶煉單位為“爐”。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四明它山水利備覽歷史

相關歷史

四明它山水利備覽_四明它山水利備覽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