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

三焦怎么寫好看

三焦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中醫名詞。(1)六腑之一。中醫臟腑學說的組成部分。自東漢醫書《難經》起,認為三焦有名而無形,為“氣”之通路等。而《內經》說三焦是“藏府之外,軀體之內,包羅諸藏,一腔之大府也”。《難經》:“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三焦又分為上、中焦、下焦三部分。《靈樞·營生會》:“上焦出於胃上口,並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下焦者,別迴腸,注於膀胱而滲入焉。”現三焦主要用於人體部位的劃分,即橫膈以上為上焦,包括心、肺,起輸布氣體的作用;橫膈以下到臍為中焦,包括脾與胃,起消化等作用;臍以下為下焦,包括肝、腎、大腸、小腸、膀胱,起排泄作用等。(2)溫病學作為辨證綱。《溫病條辨》:“肺病逆傳,則為心包,上焦不治則傳中焦,胃與脾也,中焦不治則傳下焦,肝與腎也。始於上焦,終於下焦。”

詞語分解

  • 三焦的解釋 中醫學名詞。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稱。《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別下於三焦、膀胱。” 張守節 正義引《八十一難》:“三焦者,水穀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上焦在心下下鬲,在胃上口也;中焦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也
  • 三的字典解釋 三 ā 數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叄”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數: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 焦的字典解釋 焦 ā 物體經火燒變成黑黃色並發硬、發脆:燒焦。焦土。焦頭爛額。 煩躁,著急:焦急。焦慮。焦灼。焦躁不安。 酥,脆:焦脆。焦棗。 喻乾燥到極點:唇焦口燥。焦枯。焦裂。焦渴。 一種質硬、多孔、發熱量高的

歷史知識推薦:孫統

晉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遙西南人,字承公。西晉末與弟綽、盛過江。善屬文。征北將軍褚裒聞其名,命為參軍,辭不就,家於會稽治今浙江紹興。性好山水,求為鄞縣令,轉吳寧。居職不事細務,唯以遊覽為意。卒於餘姚令。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三焦歷史

相關歷史

三焦_三焦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