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大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別駕元持宅,見臨潁李十二娘舞劍器,壯其蔚跂,問其所師,曰:“余公孫大娘弟子也。” 開元三載,余尚童稚,記於郾城觀公孫氏,舞劍器渾脫,瀏漓頓挫,獨出冠時,自高頭宜春梨園二伎坊內人洎外供奉,曉是舞者,聖文神武皇帝初,公孫一人而已。玉貌錦衣,況余白首,今茲弟子,亦非盛顏。既辨其由來,知波瀾莫二,撫事慷慨,聊為《劍器行》。昔者吳人張旭,善草書帖,數常於鄴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豪盪感激,即公孫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洞昏王室。
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杜甫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杜甫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書法作品欣賞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唐大曆二年十月十九日,我在夔府別駕元持家裡,觀看臨潁李十二娘跳劍器舞,覺得舞姿矯健多變非常壯觀, 就問她是向誰學習的?她說:“我是公孫大娘的學生”。玄宗開元三年,我還年幼,記得在郾城看過公孫大娘跳《劍器》和《渾脫》舞,流暢飄逸而且節奏明朗,超群出眾,當代第一,從皇宮內的宜春、梨園弟子 到宮外供奉的舞女中,懂得此舞的,在唐玄宗初年,只有公孫大娘一人而已。當年她服飾華美,容貌漂亮,如今我已是白首老翁,眼前她的弟子李十二娘,也已經不是年輕女子了。既然知道了她舞技的淵源,看來她們師徒的舞技一脈相承,撫今追昔,心中無限感慨,姑且寫了《劍器行》這首詩。 聽說過去吳州人張旭,他擅長書寫草書字帖,在鄴縣經常觀看公孫大娘跳一種《西河劍器》舞,從此草書書法大有長進,豪放激揚,放蕩不羈,由此可知公孫大娘舞技之高超了。

從前有個漂亮女人,名叫公孫大娘,每當她跳起劍舞來,就要轟動四方。
觀看人群多如山,心驚魄動臉變色,天地也被她的舞姿感染,起伏震盪。
劍光璀燦奪目,有如后羿射落九日, 舞姿矯健敏捷,恰似天神駕龍飛翔,
起舞時劍勢如雷霆萬鈞,令人屏息,收舞時平靜,好象江海凝聚的波光。
鮮紅的嘴唇綽約的舞姿,都已逝去,到了晚年,有弟子把藝術繼承發揚。
臨潁美人李十二娘,在白帝城表演,她和此曲起舞,精妙無比神采飛揚。
她和我談論好久,關於劍舞的來由,我憶昔撫今,更增添無限惋惜哀傷。
當年玄宗皇上的侍女,約有八千人,劍器舞姿數第一的,只有公孫大娘。
五十年的光陰,真好比翻一下手掌,連年戰亂烽煙瀰漫,朝政昏暗無常。
那些梨園子弟,一個個地煙消雲散,只留李氏的舞姿,掩映冬日的寒光。
金粟山玄宗墓前的樹木,已經合抱,瞿塘峽白帝城一帶,秋草蕭瑟荒涼。
玳弦琴瑟急促的樂曲,又一曲終了,明月初出樂極生悲,我心中惶惶。
我這老夫,真不知哪是要去的地方, 荒山里邁步艱難,越走就越覺淒傷。

注釋
公孫大娘:唐玄宗開元年間著名的教坊舞伎。公孫是其姓,大娘是對年長婦人的敬稱。弟子:徒弟,學生;公孫大娘弟子,即序中所說的李十二娘。劍器,古舞曲名,屬健舞(武舞)之一,舞者為女子,作男子戎裝,空手而舞。表現出一種力與美相結合的武健精神。今有人考證謂執劍而舞。
大曆:唐代宗李豫年號(766—779)。大曆二年,即年。
別駕:官名,州刺史的佐吏。又唐代都督府屬官也有別駕。元持,人名,生平不詳。臨潁,縣名,治所在今河南省臨穎縣西北。臨潁是李十二娘籍貫。
壯:用作動詞,有讚賞、欽佩之意。蔚跂(qí),光彩煥發、姿態矯健的樣子。
問其所師:問她的技藝是跟誰所學。師,學習。
開元三載:即公元715年。載,年。
童稚:年幼。開元五年杜甫歲。
郾(yǎn)城:縣名,即今河南省郾城縣。公孫氏,即公孫大娘。劍器渾脫,把劍器舞和渾脫舞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舞蹈。渾脫,也是唐代流行的一種健舞。
瀏漓(lí)頓挫:流利暢酣而又曲折有致。瀏漓,流利飄逸的樣子。頓挫,形容舞蹈跌宕起伏,迴旋曲折。
獨出:特出,超群出眾。冠時:在當時數第一。
高頭宜春、梨園二伎坊內人:指供奉宮廷的歌舞女藝人。高頭,猶如說“前頭”,指在皇帝跟前。宜春,即宜春院。宜春院與梨園是唐玄宗時宮內教授歌舞的處所。伎坊,也稱教坊,是教練歌舞的機構。內人,宮中的女伎,也稱“前頭人”。
洎(jì):及。外供奉舞女,與內人相對而言,指不居宮中,隨時應詔入宮表演的歌舞藝伎。一本無“舞女”二字。
曉:通曉。
聖文神武皇帝:唐玄宗的尊號,開元二十七年(739)群臣所上。
初:初年。
玉貌:美自如玉的容貌。錦衣:華美彩色的服飾。況,何況。余,我。白首,白頭,指年老。
茲:這個。匪,同“非”,不是。盛顏,指年輕時的容貌。
辨:明白,弄清楚。由來,指李十二娘舞藝的師承淵源。波瀾,比喻事物的起伏變化,這裡泛指舞蹈的意態節奏等藝術風格。莫二,沒有兩樣。
慷慨:情緒激昂,心情激動。
昔者:從前。
數:屢次,多次。嘗:曾經。西河劍器:劍器舞的一種。
豪盪感激:指書法意態飛動,飽含著激情。感激,激動。
即公孫可知矣:那么公孫大娘舞蹈藝術的高妙便可想而知了。即,則,那么。
佳人:美人。
動四方:轟動四方。
觀者如山:形容觀看的人多。色沮喪,指圈震驚而失色。
之:指公孫大娘的舞蹈。低昂,一起一伏。表示震動。一說,低昂是偏義複詞,取其“低”義。
?:閃爍的樣子。后羿射九日,上古神話,在堯統治天下的時代,天上有十個太陽一起出來,莊稼草木都曬枯焦了,堯就派后羿去射日,結果射落了其中的九個。
矯:矯捷,形容動作有力而敏捷。帝,天神。驂,駕在車兩旁的馬,這裡用作動詞;驂龍,猶言駕著龍。
來:指開場。劍器舞主要以鼓伴奏,舞前鼓樂喧闐,形成一種緊張的戰鬥氣氛。鼓聲一落,舞者登場,所以說“雷霆收震怒”。震怒,盛怒,大怒。
罷:結束,指收場。凝,凝聚,凝固,形容舞蹈結束時靜止不動。
絳唇:大紅的嘴唇,這裡指青年時代的公孫大娘。珠袖,飾有珍珠的衣袖,借指公孫大娘的舞姿。寂寞,無聲無息,兩寂寞,是說人舞俱亡。傳,繼承。芬芳,香氣,這裡比喻舞藝美妙,不同凡俗。
臨穎美人:指李十二娘。白帝,即白帝城。故址在夔州(今四川奉節城東白帝山上),這裡指夔州城。
神揚揚:神彩飛揚。
既有以:即序文中所說“既辨其由來”之意。以,因由,原委。時,時局。事,指往事,即下文所言之事。惋傷,悵恨悲傷。
先帝:指已故的唐玄宗。八千人,極言人多,不一定是確數。
初:當初。
五十年間:自杜甫於唐玄宗開元五年(717年)在郾城觀看公孫大娘舞劍器渾脫,到代宗大曆二年(公元767年)在夔州見李十二娘舞劍器而寫此詩,其間正好是年。
風塵:比喻戰亂。
澒(hòng)洞,瀰漫無際。昏,昏暗,比喻國運衰退。王室,指朝廷。
老夫:杜甫自指。不知其所往,不知道往哪裡去,形容心情迷惘。
繭:通“研”,指腳掌因磨擦而生的厚皮,這裡用作動詞。轉,倒,反。疾,快。

簡評

詩人寫此詩年已55歲,飽經憂患,卻仍滯留異鄉,自有不勝今昔興衰之感,詩中借幾十年前觀看玄宗開元年間著名舞蹈家公孫大娘舞劍器的回憶,傾述了這種感情。

杜甫名句,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名句

詩詞推薦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