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書法欣賞>> 文房裡寶貝,筆墨紙硯之外的寶貝(29)正文

文房裡寶貝,筆墨紙硯之外的寶貝(29)

作者:不詳 書體:書法家

1、歷史

筆架具體的產生年代已不可考,從南朝吳均(469-520)所作《筆格賦》:“幽山之桂樹……剪其片條,為此筆格”看,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筆架因樣式不同,多有別稱。如筆山,因呈多峰山形而名,造型一般為五峰,中峰最高,兩邊側峰漸次之,平底。以明代中晚期瓷製品較多。筆床,其臥式如床而名。明屠隆《文具雅編·筆床》:“筆床之制,行世甚少。有古鎏金者,長六七寸,高寸二分,闊二寸,飾如一架焉,可臥筆四矢。以此為式,用紫檀烏木為之,亦佳”。另有筆枕,筆懸等。筆架材質有瓷、水晶、玉、紫砂、銅、鐵、木等。南北朝之前的筆架傳世品還不曾發現,故具體面目不甚清晰,不過從文獻來看,當為山形。“若九疑之爭出,”材質當為木。唐代筆架流傳下來的極為罕見,但從文獻來看,此時的筆架已經成為文房的常設之物,如杜甫詩:“筆架沾窗雨,書籤映隙曛”。陸龜蒙詩:“自拂煙霞安筆格,獨開封檢試砂床”。材質已不局限於木,呈多樣化,如羅隱詩:“珊瑚筆架真珠履,曾和陳王幾首詩”。

《開元天寶遺事》:“學士蘇廷頁,有一錦紋花石,鏤為筆架”。遺憾的是對筆架的形狀不曾提及。宋代筆架傳世品和出土物較多,材質更加多樣,宋周密《雲煙過眼錄》有“古玉筆格”,《宋稗類抄》有“銅綠筆格”。考古發掘有影青瓷筆格水注,漆筆格、水晶筆格和青玉筆格等。宋代筆架的形狀大致有以下三種:一為上窄下寬的長方形,上有幾個圓凹孔用來擱筆;一為上窄下寬的長方形,上有幾個圓孔和一個長方形凹孔,長方凹孔用來放墨;一為山形,即宋魯應龍《閒窗括異志》:“遠峰列如筆架”。而以此種形式的筆架最為多見,山峰或陡峭,或平緩,峰巒少則五個,多達二十。元代筆架的材質有銅、瓷、石等,其形多為山形,宋代前兩種樣式已不見有。山形筆架的山峰較宋代明顯減少,一般為四、五峰。明代筆架更是文房中不可或缺之物,這從明代文人著述多有“筆格”條目可知,如高溓《燕閒清賞箋》、屠隆《文房器具箋》、文震亨《長物志》等。筆架其材質“有珊瑚者,有瑪瑙者,有水晶者,有刻犀者”,還有瓷、玉、木等。其形狀“有玉為山形者……有銅螭起伏為格者”。最為時人所好的是“有一老樹根,蟠曲萬狀,長止七寸,宛若行龍,鱗角爪牙悉備,摩弄如玉,此承天生筆格”的不加斧琢之器物。山形筆架為明代主流,峰數一般不過五峰。清代筆架更勝明代,材質有玉、紫砂、水晶、銅、木、琺瑯、象牙等。而以自然之物最為名貴,如乾隆皇帝為之賦詩“茸長八叉老,蛻然去不留……雅宜供架筆,毛穎本同游”的鹿角筆架。清代筆架從形狀上可分為傳統的山形,山峰較為粗壯,多用鏤雕、彩繪等進行裝飾;象生形,以動植物的形狀起伏擱筆;天然物,如前邊提到的鹿角等。

2、材質

筆架的材質一般為瓷、木、紫砂、銅、鐵、玉、象牙、水晶無不具備。其中實用性的筆架以瓷、銅、鐵最為普遍,觀賞性的則以玉筆架最為典型。式樣則尤為繁多。玉筆架有山形者、臥仙者、舊玉子母貓、十二峰頭為格者、也有單螭起伏為格者;瓷則有哥窯三山五山者、白定臥花娃;木則有老樹根枝蟠屈萬狀;石者有峰嵐起伏者。明代以後,文人們對文房用具的追求逐漸高起來,不但要求有與“筆、墨、紙、硯”相配套的文房用具,而且要求這些用具注重實用性的同時還要追求觀賞性。因此,作為當時文人雅士追求悠閒雅趣生活的一種象徵,雕工精湛的玉筆架在明代極為普遍,有青玉、白玉等,形狀以山峰形居多;而到了清代,玉筆架的雕工更為繁縟,特別是工藝味道濃郁。

以瓷為筆架最為普遍,特別是明清之際,樣式更為豐富,流傳更為廣泛,不僅適用,而且講究觀賞,質精形美。迄今所見最早的瓷質筆架為江蘇無錫北宋中期墓葬中出土的影青瓷獸形筆架水注,為一件筆架和水注兩用器物。北京元大都遺址中也曾出土有影青瓷筆架,如青白釉筆架,共有五峰,山峰中鏤空,上有海水植物等紋飾。山峰數量較宋代減少。明代瓷製筆架以山形居多,有明確紀年的為正德時青花筆架,如青花纏枝靈芝阿拉伯文筆架,以雕塑技術成型,為五峰山狀,中峰略高,兩側山峰漸次。五峰以青花勾勒邊線,內繪纏枝靈芝紋飾,中峰開光內書有波斯文字。五峰山下為青花勾雲紋。底有青花“大明正德年制”楷款。明代瓷質山形筆架的另一特點是山形隨意,並加以彩繪,如青花五彩筆山,為三峰山形,峰形極為隨意,山峰上雕有龍紋,並飾以青花五彩,紋飾清晰,色彩艷麗,為萬曆時器物。可以這樣講,明代中晚期是瓷質筆架的大發展時期,而且筆架的形狀各異,除實用之外,可供把玩。紅釉鵝形筆山為嘉靖時器物,器型如一隻臥鵝,通體施以紅釉,菱角轉折處露出白色胎骨,雖然器物沒有款識,但從胎質、釉質等分析,為嘉靖時官窯所燒造。又如青花五彩龍紋筆船,青花五彩龍鳳紋筆盒,不僅色彩艷麗,製作精巧,而且豐富了筆架的表現形式。

清代瓷筆架以乾隆朝製作最精,以山形筆架為例,較明代更為自然隨意,極富天趣。哥釉筆架,山峰形造型,但不死板,山峰扭曲變形,山峰中部漏透。通體飾以哥釉,其色淺淡,釉面有黃色開片。釉層肥厚潤澤,隱有酥光,為一件精美的器物。

乾隆時亦有筆船傳世。清代晚期的瓷筆架缺少早中期時的神韻,其山形筆架的造型呆滯,如粉彩海水雲蝠紋筆架,為五峰山形,山峰上大下小,缺乏穩重感,山峰較高而瘦,美感不足。山峰上繪紅彩雲蝠紋飾,山峰下以粉彩繪海水,底有“長春宮制”楷書款,為慈禧用具。

玉質筆架的具體年代已不可考,但從宋周密《雲煙過眼錄》:“古玉筆格”,及浙江衢州南宋鹹淳年間(1265-1274)墓葬出土有青玉筆格分析,至少在宋代玉已經用來加工筆格了。從傳世品看,宋代玉筆架為山形,峰柱較矮,峰頂齊平。此時的玉筆架以實用為主,故不見有過多的雕琢痕跡。元代玉筆架已經追求人工雕琢的藝術韻味,有文人情趣。如青玉鏤雕筆架以青玉鏤雕而成,通體有大小不一 的孔洞,頗有洞石的自然天趣,玉色青幽,成為當時文人學士追求悠閒雅趣生活的一種象徵。

明代玉筆架極為普遍,有青玉、白玉等。以山峰形居多,峰為柱狀,在注重實用性的同時,更追求觀賞性,其雕工精湛。白玉筆架為明代器物,通體雕有人物紋飾,雕工細膩,刀法流暢。玉色潤澤,微閃黃,並有較深浸色。

清代玉筆架的雕工較明代更為繁縟,特別是工藝味道濃郁,除一些傳統的山形筆架之外,其觀賞性遠遠超過實用性。青玉橋形筆架,為橋形,平板式橋面,兩端為坡狀,橋上人物與橋下漁舟相互唱和,極具生活氣息,雕琢精細,形象生動逼真,為清代玉筆架中的精細之作。

以水晶雕琢筆架在宋代之時就有。水晶為無色透明的結晶石英。水晶筆架特點是隨形雕琢,流暢婉轉,晶瑩剔透。浙江衢州南宋史繩祖墓中曾出土有水晶筆架,為五峰山形,中峰最高,其餘漸次,峰頂較尖,除山峰之外,通體不見有其他雕琢。明代水晶筆架較為少見,清代則傳世品較為常見,多為山形,其峰勢較緩,亦不過多雕琢。水晶筆架,其雕琢的線條極為簡練,沒有過多的轉折,但意趣古樸。

以木為筆架的年代較為久遠,但傳世品不多見,以明清兩代的器物較為常見。有紫檀木、黃楊木、沉香木等。紫檀木色呈棕紫色,堅重細緻,一立方尺原木可達26公斤,故紫檀木筆架沉穩,且不易碎,為筆架中的精品。紫檀松鹿圖筆架,筆架為山峰狀,山峰上雕以松樹及松針紋飾,峰下有孔並雕有鹿紋。色澤沉鬱,質地細膩,雕工極為精緻,為明代器物。黃楊木質地堅韌緻密,色澤濃郁。黃楊木筆架在清代較為常見,如黃楊木筆架,架為山峰狀,依山就勢雕有山石、靈芝、松鹿等紋飾,並有鏤雕的孔洞,特別是牙黃色的色澤有古樸之美。銅製筆架多為0螭龍形狀,宋陸游詩:“熟睡李書橫竹架,吟余犀管閣銅螭”。但宋元之物極少發現,目前所見多為明清之物。銅螭筆架為明代器物,清代銅螭筆架。二者造型基本相同,唯明代略高一些。傳世品甚少。除上述介紹的品種外,還有紫砂、珊瑚、象牙、石、漆等材質的筆架,由於傳世品相對較少,故不一一介紹。筆架的典型特徵是小巧,一般來講大不過盈尺,不但實用,而且供賞玩,故在具體的收藏過程中,以可供於案上,又可玩於掌中,可遠觀,亦可近取之物為首選。

本篇中所採用的部分文獻摘自貼吧,圖片來源於網路(註:並非全是文物,配圖意在示以文具形制),經勘誤、編輯與撰寫後發布。如有錯漏處請留言指正,謝謝! 

首 頁 上一頁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