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隋唐>> 李邕楷書《靈岩寺碑頌並序》墨拓正文

李邕楷書《靈岩寺碑頌並序》墨拓

作者:李邕 書體:楷書

李邕楷書《靈岩寺頌並序碑》墨拓

李邕楷書《靈岩寺頌並序碑》墨拓

李邕《靈岩寺碑頌並序》墨拓 濟南圖書館藏

此為濟南圖書館所藏已割裱成冊的拓本,拓本後面附錄了何紹基的跋,文中提到了《靈岩寺碑》,但是此跋並不是為《靈岩寺碑》而寫。通過跋文判斷,應該是為《法華寺碑》而寫。跋文書寫於鹹豐己未年間,當時何紹基正在濟南主持濼源書院。何紹基在濟南再次看到了《法華寺碑》,於是寫下了這片長跋。跋文拓本曾附在有正書局宣統三年二月出版的《蝯叟手鉤重刻法華寺碑》之後。

此跋與《法華寺碑》跋文略有出入。 

釋文附後

李邕楷書《靈岩寺頌並序碑》墨拓

李邕楷書《靈岩寺頌並序碑》墨拓

李邕楷書《靈岩寺頌並序碑》墨拓

李邕楷書《靈岩寺頌並序碑》墨拓

李邕楷書《靈岩寺頌並序碑》墨拓

李邕楷書《靈岩寺頌並序碑》墨拓

李邕楷書《靈岩寺頌並序碑》墨拓

李邕楷書《靈岩寺頌並序碑》墨拓

李邕楷書《靈岩寺頌並序碑》墨拓

李邕楷書《靈岩寺頌並序碑》墨拓

李邕楷書《靈岩寺頌並序碑》墨拓

李邕楷書《靈岩寺頌並序碑》墨拓

李邕楷書《靈岩寺頌並序碑》墨拓

李邕楷書《靈岩寺頌並序碑》墨拓

釋文:

靈岩寺碑頌並序
靈昌郡太守邕以法有因,福有緣,故得真僧戾止,神人告祥,宜……或真空以悟聖,或密教以接凡,謂之靈岩,允矣。真……晉宋之際,有法定禪師者,景城郡人也,嘗行蘭若,……若是者歷年,禪師以勞主人,逝將辭去,忽有二居士……建立僧坊,弘宣佛法,識者以為山神耳。因……夫山者,土之至厚;谷者,虛之至深;水者,因定而清。林……貝葉之經,衡岳廓蓮花之會,獨人存法立事,著名揚……空,矧乎辟支佛牙,灰骨起塔,海龍王意,貿金……仍舊。昔者州將厚具,邑吏孔威,廣□支供,多供器物……解脫禪師以杖叩力士脛,曰:“令爾守護而送之。”仍施絹五十匹。□若武德阿閣,儀風堵波,□高祖削平之除,仍發宏願。高宗臨御之後,克永光堂。大悲之修,舍利之□,報身之造,禪祖之崇,山上燈□□切宇內。舍那之構,六身鐵像。次者,三軀大□金剛□增袤。遠而望之,雲霞炳煥于丹霄;即而察之,日月照明□□道。此皆帝王之力,舍以國財,龍象之竭□慈□二□容植之不生,泛於草間,穢於壠上。職由□保眾。發慮道摧。□清淨之田,解昏迷之縛,不燃曷□□律,住持人慧之境;恐繁文字,削筆抄於連章,思廣闕遺,刻陰□別傅。大德僧淨覺,敬惟諸佛,□□□□□□。上座僧玄景、都維那僧克祥、寺主安禪,或上首解空,或出□□義。僧崇憲、僧羅□,僧零范、僧月光、僧智海、僧□□等,永言悟入,大啟津梁,鹹高梯有憑,勝宅自照,仍依俗諦,□□豐碑,宛委昭宣,弘長增益,桃源失路,迷秦漢而□□天長。其詞曰:   倬彼上人,巍乎曾嶺,冥立福地,神告□□。爰始幽居,逝言遐馳,寂用內照,塵勞外屏。其一
□□□宮,歲時建置,今古齊同。磴道邐迤,霞閣玲瓏。其二
□□效靈。觸類示相,扶持淨域,警誡州將,延集□□。其三
□□岳寺,台之國□,岱之北阜,蒲之西陘。是人依法,即事聯聲,宜□□二,誰雲與京。其四
碩德勤修,爽□□□,□哉轉覺,以拯斯萬。其五
大唐天寶元年歲次壬午□□月壬寅朔十五日景辰建。

李邕楷書《靈岩寺頌並序碑》墨拓

李邕楷書《靈岩寺頌並序碑》墨拓

附錄:何紹基跋文:
李書石刻,惟《大照禪師碑》余未及見。所見者,若《戒壇銘》、《葉國重碑》、《娑羅樹碑》、《東林寺碑》皆翻刻,失其真。《李思訓碑》、《任令則碑》、《端州石室記》、《麓山寺碑》、《李秀碑》、《盧正道碑》、《靈岩寺碑》、《龍興寺額》各造妙境,而純任天機,渾脫充沛,則《法華寺碑》為最勝。去春在吳門韓履卿丈詒此宋拓本至濟南,付老僕陳芝重刻,神理難追,規模粗具矣。
《高僧傳》載曇翼構法華精舍事興碑悉合,唯翼逝後立碑山寺,會稽孔遷制文,不知北海曾及見否?此碑翻本疊出,無論筆勢全非,即文字,亦多肥改,如 “秦望山上”增“大唐”字與後題。唐開元復出,“括州”或作“栝州”,“十微”誤作“十徵”,“基”缺筆作“其一”,或誤不缺,“陳州邑吏隨國檀施”誤作“陳隨國施州邑吏檀”,“傴僂萎花”作“優曇異花”,“有耿投竿”作“有取扳竿”,“像光發福”下誤“接台壓龍”,首刻石人“東海伏靈芝”作“東海伏靈芝”,刻石皆訛舛,顛倒可笑,末題“開元二十三年十二月八日建”,按:新書本傳,開元二十三年起為括州刺史。立碑正在其時,金石錄輿地,此碑目俱不誤,翻本作十一年、十三年者皆謬也。《戒壇銘》開元三年立,《葉有道碑》開元五年建,皆題括州刺史,偽作顯然。《盧正道碑》以天寶元年二月立,尚題括州刺史,上距開元廿三年凡八年。
《靈岩寺碑》題天寶元年某月壬寅朔十五日,景臣考是十一月所立,銜書“靈昌郡太守”者,時初改州為郡,刺史為太守,靈昌郡太守,即滑州刺史,其年蓋由括州遷淄州,又遷滑州。舊書謂:“由遵化尉累轉括、淄、滑三州刺史,天寶初為汲郡、北海太守。”新書謂:“開元二十三年起為括州刺史,歷淄、滑二州刺史。上計京師出為汲郡、北海太守,天寶初年,李林甫忌之,因傅以罪。”敘次皆未翔實,此拓足正證諸碑之誤,兼糾二史之疏矣。 
近日,阮氏《兩浙金石志》、杜氏《越中金石志》皆從翻本錄入,杜志雲“法華寺唐大中時改為天衣寺,碑高八尺六寸,廣四尺,又引周錫珪跋雲,碑重立,殊陋惡,曾見舊拓三種,亦不知誰為真。”又引《萬曆紹興府志》雲,“寺後十峰,堂有李邕斷碑石”,按周氏所見,定皆翻本,十峰堂前斷石,或是原來妙斷耶。
北海書與魯公同時並驅,所撰書多方外之文,其剛烈不獲令終,亦略相侶。余於顏書手鉤《忠義堂帖》,收藏宋拓本《祭伯文》、《祭侄文》、《大字麻姑壇記》、《李元靖碑》,於李書見《北雲麾》原石全本於番禺潘氏,收宋拓《麓山寺碑》於杭州,搜得《靈岩寺碑》兩段於長清,見古拓《盧府君碑》於崇雨舲中丞處,今復得此帖,墨緣重疊,可雲厚幸。竊謂兩公書律,皆根矩篆分,淵源河北,絕不依傍山陰。余習書四十年,堅持此意,於兩公有微尚焉。苦臂腕孱弱,復多嗜少專,瞻望前哲,徒增嘆愧耳。
鹹豐己未正月道州蝯叟何紹基跋於濼源書院

2017-2-13 10:05:0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