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隋唐>> 張從申行楷《李玄靜碑》正文

張從申行楷《李玄靜碑》

作者:張從申 書體:行楷

張從申行楷《李玄靜碑》

唐代張從申書法《李玄靜碑》,行楷,二玄社原色法帖選46。《李玄靖碑》雄渾壯美,高古蒼勁,氣勢追人,具有篆隸筆意。用筆平正遒婉,圓健渾厚,筆畫疏密得當,規整穩定。筆力深沉含蓄,結字開張舒展。

《李玄靖碑》又稱為《玄靖先生李含光碑》,全稱《唐茅山紫陽觀玄靜先生碑並序》。唐代宗大曆七年八月十四日刻,由柳識撰,張從申書,李陽冰篆額。碑石於大曆十二年(777)立在江蘇句容縣茅山玉晨觀,南宋紹興七年(1137)斷裂,明世宗明嘉靖三年(1524)毀於火,字共八百三十五,原碑行數已不可知。《李玄靖碑》記載了唐朝茅山此陽觀道士李含光一生行實。

李玄靖(683—769),字含光,本名弘,因避高宗太子李弘諱,故改為李姓。他是神仙道教上清派陶弘景五代傳人,頗獲玄宗嘉許,是當時朝野上下信徒最多的著名道士。
釋文:
唐茅山紫陽觀玄靜先生碑並序
秘書郎河東柳識撰 大理司直吳郡張從申書 李陽冰篆額
道門華陽亦儒門洙泗,蓋玄化振於此也。白日登升,有西漢茅氏兄弟隱景遁化,有東晉許氏一門龍明沖用以闡道風,有梁貞白先生唐玄靜先生,開元中,玄宗禮請尊師而問理化,對曰:道德經,君王師也。昔漢文帝行其言,仁壽天下。次問金鼎,對曰:道德,公也。輕舉,公中私也。待現其私,聖人存教,若求生侚欲則似系風。上悅,因加元靜之稱。無何,固以疾辭,東還句曲。先生諱含光,本姓弘,則天諱弘,改為李氏。考孝威州,里號貞隱。先生家本醇儒,晉陵人也。夫性與道妙則真有運無古學者離有得有不外嘆馳景而內觀馳心不遠望,化金而近思,化欲今之學者多見反是若乃得於真理窅然觀妙先□征性發明宗元則玄靜其人也。年十三辭家奉道端視清受慈向蠢類暗室之中如對君親時人見之情性皆斂。幼工篆隸,或稱過父,一聞此議,終身不書。所撰仙學傳記闕遺務載又論三玄異同著真經及本草,音義而皆精詳。袪惑窮理,於學如鍾,蘊聲其後。師事華蓋峰司馬君去篆寶書傾囊傳授,既而目之曰:真玉清之客,抱虛無而行功者與道不窮托幽阜而滅□者於德亦淺,承之自遠,宜且救人於是引後學升堂稟玄訓也。先生元氣不散瑤圖虛映達靈已久晦曜為常動非用開靜非默閉當吹萬之會若得一之初應跡可名常道不可名也。群蒙求我豈勞言說孕育至化虛融物心,心一變至於學,學一變至於道。同*氣自來得之不見,所以摳衣而進無有遠邇仰范無和茂姿全性者,若秋芳之依層巘,夏潦之會通川也。先生忘情於身而慈於人禎祥屢應視同從象,士庶諮詢色授,其意常令章壇閉院,醮火擇薪,精微誠敬,率皆此類。曩者*天書繼至務欲尊崇及公卿祈請信無虛□□使玄門之中轉見真朴特慈儉之寶歸羲皇之風至矣哉,我師教也。
大曆四年冬十一月,顧謂入室弟子道士韋景昭孟湛然曰:吾將順化神氣恬然若坐忘長德時年八十七。靈雲降室,執簡如生。據真經斯乃秉化自由仙階深妙者也。門人等以為醴泉之味,飲者始知我師之道學久方見願敘真宗以示於後忝曾游道敢述玄風。文曰:
古有強名,元精希夷。黃帝遺之,先生得之。縱心而往,與一相隨。真性所容,太元同規。日行仙路,不語到時。人言萬靈,我見常姿。玄宗仰止,征就京師。紫極徒貴,白雲不知。遐方後學,來往怡怡。空有多門,真精自持。委頓而去,人焉能窺。玄科秘訣,本有冥期。
大曆七年八月十四日建。

張從申行楷《李玄靜碑》

題簽:

張書元靜先生碑,舊拓足本,紉之先生藏,張廷濟

唐元靖先生廣陵李君碑,張司直書

三妙碑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尾 頁 全文

2018-10-5 16: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