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魏晉>> 東晉《高麗好大王碑》正文

東晉《高麗好大王碑》

作者:不詳 書體:隸書

東晉《高麗好大王碑》

東晉《高麗好大王碑》

《好大王碑》全稱《高麗好大王碑》,又稱《廣開土王境平安好大王碑》, 它是高句麗第十九代王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的墓碑,高句麗重要碑刻。清光緒年間(1880年前後)出土。在吉林省集安市東 4公里在太王與果樹兩鄉交界的公路旁,其西約 200米處為好太王陵。好太王,名安,《三國史記》作談德,391年即位,號永樂太王,逝於412年,諡號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據考此碑為東晉義熙十年(414)刻,是其子長壽王建立的。為六米多高的巨碑。

碑由一方柱形角礫凝灰岩巨石略加修琢而成,石質粗礪,碑面不平。高6.39米,底部寬1.34~1.97米,頂部寬1~1.6米,第3面最寬處可達2米。整個碑體矗立在一塊花崗岩石板上。碑的四面均鑿有天地格,而後再施豎欄。碑文鐫刻在豎欄內,四面環刻,共44行,每行足字41字,原刻總計1775字,其中 141字已脫落無法辨識。碑文為漢字 , 大小在 9-10 厘米左右 , 為方嚴厚重的隸書 ,少波磔,保留部分篆書和楷書,形成一種方方正正的書法風格 , 是我國書法由隸入楷的重要例證之一。書法方嚴端莊、朴茂古拙,備受書家賞識。

碑文內容分 3部分:第一部分記述高句麗建國的神話傳說,並簡述好太王的行狀;第二部分記述好太王征碑麗、伐百濟、救新羅、敗倭寇、征東夫余過程中攻城掠地並掠得生口等史實;第三部分根據好太王遺教,對好太王墓守墓人煙戶來源和家數作了詳細記載,並刻記不得轉賣守墓人的法令。碑銘是研究高句麗歷史的珍貴資料,由於內容涉及朝鮮半島和當年日本列島倭人的活動,所以自光緒初年發現以來,備受中外史家關注。由於碑體嚴重風化,碑文剝蝕不清,加之傳世拓本多是經拓工用石灰在碑面上作了修補之後製成的,致使對此碑的釋讀分歧很大。80年代初,中國學者經過深入調查,新識讀89字,認定各家有爭議的字62個,查明過去認為是脫文而實際無字29個,共解決了180字,從而使好太王碑的研究有了巨大突破。

為了保護此碑,1928年曾建築過木質碑亭。1965年,對碑作了化學封護。1977年,在碑座四周修築大型加固的石壇,同時對碑體作了再次封護。1982年,擴大保護區,重建大面積圍牆,修築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大型永久性碑亭,並設有專人進行保護管理。

好太王碑文大體主分三段內容。

第一段記敘了高句麗建國的神話傳說 : 惟昔始祖 , 鄒牟王之創基也。出自北夫余 , 天帝之子母河伯女郎。剖卵降世 , 生而有聖德。口口口口命駕 , 巡幸南下 , 路由夫余奄利大水。王臨津言曰 :"我是皇天之子 , 母河伯女郎 , 鄒牟王。為我連葭浮龜 " 。應聲即為連葭浮龜 , 然後造渡。於沸流谷 , 忽本西 , 城山上而建都焉。

據此,多數學者認為高句麗始祖鄒牟王出自北夫余(扶餘是以現吉林市為中心的兩漢時期最強盛的民族政權)高句麗始祖由扶餘南下至渾江流域的卒本川(現桓仁五女山城 )創立了高句麗政權。

好太王名談德,是故國壤王的兒子。“生而雄偉,有倜儻之志”。公元 391 年 , 只有18歲的高安繼承王位。公元412 年,昊天不弔, 卅有九, 宴駕棄國。公元414 年,即甲寅年九月廿九日乙酉 , 遷就山陵。“諡號”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 好太王在位22年,高句麗國家政治穩定 ,經濟繁榮 , 軍事力量強大。碑文記載,“庶寧其業,國富民殷,五穀豐熟”。為了紀念好太王一生的功業,銘刻守墓煙戶,立了這塊碑。

第二段以較大的篇幅,記錄了好太王一生東征西討,開拓疆土的戰事和軍事活動 。

公元 395 年,王以碑麗不歸口口,躬率往討。

公元 396 年,王躬率水軍討伐殘國。

公元 398 年,教遣偏師觀帛慎土谷,因便抄得莫斯羅城,加太羅谷男女三百餘人 。

公元 399 年, 百殘違誓,與倭和通,王巡下平穰。

公元 400 年, 教遣步騎五萬, 往救新羅。

公元 404 年, 倭不軌, 侵入帶方界 , 王躬率征討。

公元 407 年, 教遣步騎五萬, 攻打百濟。 斬煞盪盡。

公元 410 年, 王躬率大軍討東夫余。

碑文中主要是對百濟和倭的討伐戰爭, 同時救援新羅。百濟和新羅是朝鮮半島南部, 洛東江以西以東的兩個國家。倭則是日本列島上的古代國家。倭人多次渡海到朝鮮半島侵擾新羅、百濟,並與百濟聯兵向高句麗南部邊境進犯。因此,好太王親率大軍打敗倭寇,征服百濟,奪得百濟64座城,1400 多個村子。

公元396 年,好太王討百濟,退倭寇之戰,為出師有名,碑文刻下了原因,這就是有名的“辛卯年”條,在第一面第八行下部和第九行上部,百殘、新羅,舊是屬民,由來朝貢。而倭以辛卯年來渡,每破百殘、新羅 , 以為臣民。 過去釋文中,大都將“每” 釋作 “海”。同時在斷句、解釋上也有較大的區別。至今國內外學者也有很大的分岐。

好太王的一生,攻城略地,表現了強大的武功,將碑文和有關文獻結合,可看出其戎馬生涯的全部。當然,碑文不記好太王失利之戰,並不是說從來未打過敗仗。另外,碑文中的“步騎五萬 ”恐有誇大成分。儘管如此,碑文中記載的史實,可信程度高,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第三段銘刻了好太玉的守墓煙戶, 國煙30, 看煙300,共330家。國煙的身份比看煙的身份略高些,其比例關係為以一帶十,成為高句麗社會什伍制度的縮影。

同時,還鐫刻了好太王存時教言與守墓制度等,對於研究高句麗的社會生活及王族喪葬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清初康乾之世,長白山區被封禁二百多年。好太王碑被淡沒在荒煙浸草之中。清光緒三年(1877 年),桓仁設縣,書啟關月山發現了好太王碑。百多年來,人們捶拓、考釋、研究,好太王碑在國際上已成為一種專門學科。不斷掀起研究的熱潮。

現代書家費聲騫評《好太王碑》:“此碑書風古樸方整,有篆書遺意,惜字跡多風化剝蝕。”

好太王碑是現存最早、文字最多的高句麗考古史料。好太王碑的發現,確認了自中世紀以來為世人遺忘的高句麗文明及中心之所在, 在東北亞考古遺蹟中占有重要地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尾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