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作文大全>> 散文>> 賀十正文

賀十

作者:陳家恬  (字數:1500字作文)

“表兄表弟都來給你賀十啦!”若不是父親打電話告知,我真不知自己已是一個上十上壽之人了。

在鄉村,上十上壽,不單是指人50歲,更有“不容易”的意味。畢竟歲月有恆,人生無常。一個人,從“十五志於學”,到“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再到“五十知天命”,之後“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知天命之年,顯然是一個質的飛躍,不僅一躍成為壽翁,肌體已衰老,而且昭示心智正成熟。在這個即將步入“明白待己又明白待人”的生命之秋的關頭,無論是成長的不易、生存的艱辛,還是成熟的欣喜,都應當像對待豐稔那樣誌慶。這不僅是對壽翁的敬重,也是對生命的禮讚,亦可平添生活的溫暖與詩意。

舊時的親朋重情誼,即使不見紅帖,不寫在案,亦惦記每一位親朋哪一年“做十”,按時在年關前往祝賀。這種惦念,遠比熱戀中的情人相互惦記生日來得純粹來得深刻。現年八十有一的父親,依然記得諸親諸友做十的年份,並在春節前提醒我們勿忘。若誰回響不大積極,他就會強調再三:人情,人情,做人要有情;人情來,人情去,有來必去,有去才來。記得小時候,早在臘月之初,父母就開始盤算當年有多少個“十”需要賀,又將如何籌備。在那個極度貧窮的年代,這自然成為一個不小的負擔。錢債可欠,人情不可拖。能夠自給的,當然最好,自給不足的,只好東挪西借了。終於湊齊了。每人一份賀禮,通常是:一隻雞或一個豬肚、一個豬腳等熟食,幾斤線面,一塊布料,一雙鞋,一雙襪,一幅松鶴圖或壽星圖、一面鏡框。若是出嫁的女兒獻給父母的壽禮則豐盛許多,一般為大紅燭、長衫、長襖、高帽、線面、鞋、襪、雞,物色十樣,寄寓十全十美。

有賀十,還有請拾。所謂請拾,即從正月初三早上開始,族親按戶輪流宴請壽翁,早晚各一頓,並由一位家人陪同,甚為榮耀。房頭旺的,族親多的,盛宴可持續到元宵之後乃至春耕開始。正月初三,有本事的壽翁家裡布置壽堂,張燈結彩。廳堂擺放壽桃、壽麵諸物,正中懸掛“壽”字紅幛,點起大紅燭。至親鹹集,賓朋畢至,滿堂敬賀,其樂融融。有的還請來戲班或樂隊,增添禳壽氣氛。壽翁吃過太平面之後,依夫左妻右,端坐大廳,接受拜壽。至親依序,族親則按親疏長幼,依次逐一拜壽。壽翁給每人發一彩。至親拜畢,即按男左女右立壽翁兩側,向其他賀壽者鞠躬致謝。中午辦“壽酒”,俗稱“初三晝”。席間,眾人紛紛向壽翁敬酒致賀,鞭炮也放個不停……尊老敬老之風,左鄰右舍之情,暖暖如春,淳淳如醪。

曾經作為這一習俗參與者的我,除了享受其中的樂趣之外,銘心刻骨的記憶便是:50這個數字,50這個年歲,50那些老人。在我幼小的心目中,本來是沒有50這個數字具象的,只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賀十當中,在一副又一副的老相面前,漸漸地,替換為更具感性的兩個漢字:老人!在我幼小的心目中,50歲的人,才做頭十,就已經是一件故舊的農具、一頭老邁的耕牛了。

明明朝如青絲,偏偏暮已成!戴望舒這幾句詩似乎專門為我而吟:“我怕自己將慢慢地慢慢地老去,隨著那遲遲寂寂的時間,而那每一個遲遲寂寂的時間,是將重重地載著無量的悵惜的。”所幸較之曾經親眼目睹過的那些50歲老人,我的皮膚還有些嫩——多謝幸福生活,毋須風吹日曬,毋須體力勞動;我的頭髮還有些黑——多謝現代科技,可以焗染,可以再生。然而心裡的皺紋與華發,誰能洞察?於是我祈求時間,走得慢一些,慢一些,再慢一些,不要這么快,不要這么快篡改我的容顏,不要這么快僵化我的筋骨,不要這么快定格我的心態……待我漸漸抵達這般境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從現在開始,你若問:“高壽?”我將欣然答曰:“年逾半百。”若在今年之內,我還將極速補白:“只是一百的一半。”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孔子此言,於父母如斯,於自己亦然。接了父親的電話,我真的“一則以喜,一則以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