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夢想的路上溫暖前行——讀于丹新書《有夢不覺人生寒》

《有夢不覺人生寒》是著名文化學者于丹首次從自我修煉的角度,將她最新關於情感、生命、夢想、人生的若干私家美文結集出版的一本。這本書延續了于丹作品的獨特風格,細膩寧靜,娓娓道來,以小見大,意味深長。全書分為“真我出發”、“真命氣象”、“真回山水”、“真愛家園”、“真如本性”、“真品人生”、“真珠流年”、“真心歡喜”八個篇章,求真問道,並配以“國學小站”和經典美圖,讓讀者在一次次豐美的國學滋養中,不斷反思共勉,邂逅自我,學會隨緣,重建生命,得一己清歡。

《老子》有言:“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功業既成,引身退去,應當是合乎自然規律的。正如開了,結了果,成功了,也就退了。秦始皇兩大愛將:王翦功成後謀小利而全身;白起再接再厲以至死其非罪。劉邦得天下,第一功臣張良、蕭何成功隱退,而韓信留戀功名,慘遭屠戮。而宋太祖趙匡胤當權後,杯酒釋兵權,解除了大臣們的兵權,卻使不少人得以善終。我不能不感嘆作者國學功底的深厚。她能夠把古典信手拈來,能夠讓已經消逝的歷史活靈活現地走了出來。一篇散文竟然包容著如此豐富精彩的東西,歷史故事、名人佳句、卓越哲理,包羅萬象,一切都是那樣的清新、盎然,可是其中的韻味卻很厚實,耐人尋味。

我們處在一個有太多選擇的時代,每個人對自己的生活都有不同的設計,都懷有不同的夢想,也都在尋找從腳下抵達夢想的那條道路。19歲那年,于丹想去敦煌看沙漠風景,就向莫高窟的講解員借了一個裝八節一號電池的巨大手電,獨自出發了。不難想像,在看到無數瑰麗的景色後,她迷路了。整整一夜,她在不到10℃的黑暗沙漠中度過。當時她背的手電是唯一沒有用的道具,但是那個手電是用來照亮夢想的。于丹由此認真地思考,人到中年,當你終於有很多的轟轟烈烈,繁華過盡之後,為什麼會沮喪呢?這是因為,現在懂得了在這個社會上,什麼是沙塵暴,什麼是沙丘平移,為什麼有狼,為什麼會降溫。所有來自直接經驗或別人間接經驗的影響,讓人變得害怕了。這個時候能給自己充電的,就是心靈深處那些永遠閃亮的夢想。

誠如作者在書中所說,我最喜歡這樣一句古詩:“無跡方知流光逝,有夢不覺人生憾。”人生沒有痕跡,就像光陰流水一樣都走完了,但是幸虧有夢,有夢就不會覺得人生太寒冷。如果有夢,哪怕我們是一粒輕沙,越過千山萬水去演繹一幅一幅沙畫,到最終,夢想會變成我們生命中真正無可剝奪的資源。直到那一天,錢不能帶走,房子不能帶走,孩子不能帶走,我們唯一帶走的是這些曾經,這些生命的畫卷;而鼓勵我們去走過,去作畫的,是夢想。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夢想,徜徉《有夢不覺人生寒》書香間,在給人沉靜、愉悅的同時,悄然地點亮一盞溫暖的心靈之燈。讓我們在時間的磨礪中始終以夢想為導航,不懈怠、不焦灼、不彷徨,一步一個腳印朝著自己的夢想而努力,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夢。

來源:福州日報 2015-07-14 10:38:07
在夢想的路上溫暖前行——讀于丹新書《有夢不覺人生寒》_在夢想的路上溫暖前行——讀于丹新書《有夢不覺人生寒》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