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將大車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無將大車原文

無將大車,祇自塵兮。無思百憂,祇自疧兮。

無將大車,維塵冥冥。無思百憂,不出於熲。

無將大車,維塵雍兮。無思百憂,祇自重兮。

詩詞問答

問:無將大車的作者是誰?答:佚名
問:無將大車寫於哪個朝代?答:先秦
問:無將大車是什麼體裁?答:詩經·小雅·谷風之什
問: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不要推那沉重車,只會落得一身塵。不要想那愁心事,只會痛苦惹上身。
不要推那沉重車,塵土遮空灰濛濛。不要想那愁心事,心中不安會得病。
不要推那沉重車,塵土遮路看不清。不要想那愁心事,只使憂傷更加重。

注釋
將:扶進,此指推車。大車:平地載運之車,此指牛車。
疧(qí):病痛。
冥冥:昏暗,此處形容塵土迷濛的樣子。
熲(jiǒng):通“耿”,心緒不寧,心事重重。不出於熲,猶言不能擺脫煩躁不安的心境。
雝(yōng):通“壅”,引申為遮蔽。
重:通“腫”,一說借為“恫”,病痛,病累。

詩文賞析

此詩三章,均以推車起興。人幫著推車前進,只會讓揚起的灰塵灑滿一身,辨不清天地四方。詩人由此興起了“無思百憂”的感嘆:心裡老是想著世上的種種煩惱,只會使自己百病纏身,不得安寧。言外之意就是,人生在世不必勞思焦慮、憂懷百事,聊且曠達逍遙可矣。詩的字面意義頗為明豁,問題在於歌者是一位什麼身份的人,其所憂又是什麼。對於詩歌的這一文本,讀者自可作出各種不同的解讀,因而歷來就有“詩無達詁”之說。

如按朱熹等人的說法,此詩為勞者直歌其事之作,則全詩當純用賦體,直陳其事。但通觀此詩,每章的首二句為興體。朱熹在《詩集傳》中既揭出每章的首二句為“興”體,又將詩意理解為行役者自歌其事,是自相矛盾的,故姚際恆抓住此點攻朱說最能切中其失。姚際恆云:“觀三章‘無思百憂’三句,並無行役之意,是必以‘將大車’為行役,甚可笑。且若是,則為賦,何雲興乎?”(《詩經通論》)姚氏概括此詩主題為:“此賢者傷亂世,憂思百出;既而欲暫已,慮其甚病,無聊之至也。”方玉潤《詩經原始》云:“此詩人感時傷亂,搔首茫茫,百憂並集,既又知其徒憂無益,祇以自病,故作此曠達聊以自遣之詞,亦極無聊時也。”姚、方二氏之論最能抓住此詩主題的實質。歌者當是一位士大夫,面對時世的混亂、政局的動盪,他憂心忡忡,轉側不寧,也許他的憂思不為統治者所理解,他的諫言不僅不被採納,反而給自己招來了麻煩,因而發出了追悔之詞、自遣之嘆,但是從中讀者仍能感受到他的憂世傷時之心。有理由推測,詩人選用推車為比興乃有深意存焉。古人以乘輿指天子、諸侯,其來尚矣,那末以推車喻為國效力、服事君王也是情理中事。今人程俊英則說:“這位詩人,可能是已經淪為勞動者的士。”(《詩經譯註》)這是因詩人以“大車”起興而作出的推斷,也可備一說。

另一種對此詩的理解則由求之過深而走向穿鑿附會,這就是從毛傳到鄭箋、孔疏的那種解釋。《詩序》將此詩的主題概括為:“周大夫悔將小人。幽王之時,小人眾多,賢者與之從事,反見譖害,自悔與小人並。”“將”在此處意謂推舉、獎掖。鄭箋釋曰:“鄙事者,賤者之所為也,君子為之,不堪其勞。以喻大夫而進舉小人,適自作憂累,故悔之。”孔疏進一步分析:“無將大車”云云乃“以興後之君子無得扶進此小人,適自憂累於己。小人居職,百事不乾,己之所舉,必助憂之,故又戒後人。”

如上文所分析,此詩當為士大夫因憂國之心不被君王接納而發出的牢騷怨嘆,而傳箋的作者卻以偷梁換柱之法將矛頭指向了所謂“小人”,似乎種種煩惱怨憤都是“小人”引起的。這樣一來,也就可以體現出所謂溫柔敦厚的詩教了。孔疏曾云:“足明時政昏昧,朝多小人,亦所以刺王也。”可謂一語泄漏了天機。孔氏不得不承認此詩有刺君王之意,但他卻竭力說明詩人主要是針對小人,“刺王”只是順帶及之,且意在言外。考《荀子·大略篇》有言:“君人者,不可以不慎取臣;匹夫者,不可以不慎取友……以友觀人焉所疑。取友善人,不可不慎,是德之基也。詩曰:‘無將大車,維塵冥冥。’言無與小人處也。”又《韓詩外傳》卷七討論“樹人”問題,述簡主(趙簡子)之語:“由此觀之,在所樹也。今子之所樹,非其人也。故君子先擇而後種也。”接著即引此詩“無將大車,惟塵冥冥”之語作證。又《易林·井之大有》亦稱:“大輿多塵,小人傷賢。”可見此說由來已久,流傳甚廣。南宋戴溪即已提出異議。他在《續呂氏家塾讀詩記》中稱此詩“非‘悔將小人’也”,“下雲‘無思百憂’,意未嘗及小人。力微而挽重,徒以塵自障,而無益於行,猶憂思心勞而無益於事也。世既亂矣,不能挽而回之,如蚍蜉之撼大樹也,徒自損傷而已爾。”姚際恆在《詩經通論》中指出:“自《小序》誤作比意,因大車用‘將’字,遂曰‘大夫悔將小人’,甚迂。”這些都是突破傳箋陳說的真知灼見。

此詩採用重章復疊的形式,在反覆詠唱中宣洩內心的情感,語言樸實真切,頗具民歌風味,因而雖列於《小雅》,卻類似於《風》詩。全詩三章卻又非單調的重複,而是通過用詞的變化展現詩意的遞進和情感的加深。如每章的起興用“塵”、“冥”、“雝”三字逐步展現大車揚塵的情景,由掀起塵土到昏昧暗淡,最後達於遮天蔽日,詩人的煩憂也表現得愈加深沉濃烈。詩人以一種否定的口吻規勸世人,同時也是一種自我遣懷,在曠達的背後是追悔和怨嗟,這樣寫比正面的抒憤更深婉。

標籤:詩經傷懷

詩詞推薦

  • 北門

    佚名先秦〕出自北門,憂心殷殷。終窶且貧,莫知我艱。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王事適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
  • 駟驖

    佚名先秦〕駟驖孔阜,六轡在手。公之媚子,從公於狩。奉時辰牡,辰牡孔碩。公曰左之,舍拔則獲。游於北園,四馬既閒。
  • 小雅·甫田

    佚名先秦〕倬彼甫田,歲取十千。我取其陳,食我農人。自古有年。今適南畝,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 木瓜

    佚名先秦〕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
  • 清廟

    佚名先秦〕於穆清廟,肅雍顯相。濟濟多士,秉文之德。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不顯不承,無射於人斯。
    無將大車原文_無將大車的賞析_古詩文
  • 佚名先秦〕文王既勤止,我應受之。敷時繹思,我徂維求定。時周之命,於繹思。
  • 甫田

    佚名先秦〕無田甫田,維莠驕驕。無思遠人,勞心忉忉。無田甫田,維莠桀桀。無思遠人,勞心怛怛。婉兮孌兮。總角丱兮。
  • 佚名先秦〕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將兮。衣錦褧衣,裳錦褧裳。叔兮伯兮,駕
  • 七月

    佚名先秦〕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
  • 時邁

    佚名先秦〕時邁其邦,昊天其子之,實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疊。懷柔百神,及河喬嶽,允王維後。明昭有周,式序在
  • 緇衣

    佚名先秦〕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緇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
    無將大車原文_無將大車的賞析_古詩文
  • 天作

    佚名先秦〕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孫保之。
  • 水調歌頭·淮陰作

    朱敦儒宋代〕當年五陵下,結客占春遊。紅纓翠帶,談笑跋馬水西頭。落日經過桃葉,不管插花歸去,小袖挽人留。換酒春壺碧
    無將大車原文_無將大車的賞析_古詩文
  • 巧言

    佚名先秦〕悠悠昊天,曰父母且。無罪無辜,亂如此幠。昊天已威,予慎無罪。昊天大幠,予慎無辜。亂之初生,僭始既涵。
  • 木蘭花慢·丁未中秋

    劉克莊宋代〕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擬還差。隔翠幌銀屏,新眉初畫,半面猶遮。須臾淡煙薄靄,被西風掃不留些。失了白衣蒼
  • 大東

    佚名先秦〕有饛簋飧,有捄棘匕。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眷言顧之,潸焉出涕。小東大東,杼柚其空。
  • 君子陽陽

    佚名先秦〕君子陽陽,左執簧,右招我由房,其樂只且!君子陶陶,左執翿,右招我由敖,其樂只且!
  • 行葦

    佚名先秦〕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方苞方體,維葉泥泥。戚戚兄弟,莫遠具爾。或肆之筵,或授之幾。肆筵設席,授幾有緝
  • 殷武

    佚名先秦〕撻彼殷武,奮伐荊楚。深入其阻,裒荊之旅。有截其所,湯孫之緒。維女荊楚,居國南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
  • 芣苢

    佚名先秦〕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無將大車原文_無將大車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