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作者:陶淵明 朝代:魏晉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原文

草廬寄窮巷,甘以辭華軒。
正夏長風急,林室頓燒燔,一宅無遺宇,舫舟蔭門前。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果菜始復生,驚鳥尚未還。
中宵佇遙念,一盼周九天。
總發抱孤介,奄出四十年。
形跡憑化往,靈府長獨閒,貞剛自有質,乃石乃非堅。
仰想東戶時,餘糧宿中田,鼓腹無所思,朝起暮歸眠。
既已不遇茲,且遂灌我園。

詩詞問答

問:戊申歲六月中遇火的作者是誰?答:陶淵明
問:戊申歲六月中遇火寫於哪個朝代?答:魏晉
問:陶淵明的名句有哪些?答:陶淵明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茅屋蓋在僻巷邊,遠避仕途心甘願。
當夏長風驟然起,林園宅室烈火燃。
房屋焚盡無住處,船內遮蔭在門前。
初秋傍晚景遠闊,高高明月又將圓。
果菜開始重新長,驚飛之鳥尚未還。
夜半久立獨沉思,一眼遍觀四周天。
年少守操即謹嚴,轉眼已逾四十年。
生命託付與造化,內心恬淡長安閒。
我性堅貞且剛直,玉石雖堅遜色遠。
遙想東戶季子世,餘糧存放在田間。
飽食終日無憂慮,日出而作日入眠。
既然我未逢盛世,姑且隱居澆菜園。

注釋
寄:寄託,依附。甘:自願。辭:拒絕,告別,華軒:指富貴者乘坐的車子。軒:占代一種供大夫以上乘坐的輕便車,“華軒”在這裡是代指仕途之功名富貴。
當:時當,恰在。長風:大風。林室:林木和住宅。從此詩“果菜始復生”句可知,大火不僅焚毀了房屋,連同周圍的林園也一併遭災。頓:頓時,立刻。燔(fán煩):燒。
宇:屋檐,引申為受覆庇、遮蓋處。舫:船。蔭門前:謂遮蔭於門前。林室皆焚毀,只有門前的航舟內尚有遮蔭處。
迢迢:遙遠的樣子。這裡形容秋夕景象的空闊遼遠。新秋夕:初秋的傍晚。亭亭:高貌。
始復生:開始重新生長。驚鳥:被火驚飛的鳥。
中宵:半夜。佇(zhǜ往):長時間地站立。遙念:想得很遠。盼:看。周:遍,遍及。九天:這裡指整個天地。
總發:即“總角”,稱童年時代。古時兒童束髮於頭頂。孤介:謂操守謹嚴,不肯同流合污。奄:忽,很快地。出:超出。
形跡:身體,指生命。憑:任憑。化:造化,自然。往:指變化。靈府:指心。
貞剛:堅貞剛直。自:本來。質:品質、品性。乃:卻。
仰想:遙想。東戶:東戶季子,傳說中上古太平時代的君主。宿:存放。中田:即田中。
鼓腹:飽食。無所思:無憂無慮。
遂:就。灌我園:澆灌我的田園。這裡指隱居躬耕。

詩文賞析

“草廬寄窮巷,甘以辭華軒。”起頭這兩句是寫他這幾年的平靜生活。“草廬”即他歸田後建設的“草屋 * 間”。“窮巷”,偏僻的村巷。“華軒”,達官乘坐的漂亮的車子,這裡代指仕宦生活。居陋巷而絕功名之念,這樣的意思在歸田後許多詩中屢見陳述。這裡用一個“甘”字,見出他這種態度出於自覺自愿,也顯見他心情的平靜自然。可是,“正夏長風急,林室頓燒燔。”天炎風息,叢集在一起的房子頓時燒掉了。著一“頓”字,見出打擊的沉重。“一宅無遺宇,舫舟蔭門前。”他的住宅沒有剩下一間房子,只好將船翻蓋在門前,以遮蔽風雨。“舫舟蔭門前”一般解釋為寄居在船上,似非確。《歸園田居》“榆柳蔭後檐”與這句結構相同,“蔭”也為覆蓋的意思。在陸地上以舟作棚,現時還常見著。以上可謂第一段,寫“遇火”情況。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曰“新秋”,曰“月將圓”,見出是七月將半的時令,離遇火已近一個月了。“迢迢”,意同遙遙,顯出秋夜給人漫長的感覺。“亭亭”,高遠的樣子,這是作者凝視秋月的印象。這兩句既寫出了節令的變化,又傳出了作者耿耿不寐的心情。這是火災予他心理的刺激。“果菜始復生,驚鳥尚未還。”遭火燻烤的周圍園圃中的果菜又活過來了,但受驚的鳥雀還沒有飛回。從“果菜始復生”見出他生計還有指望,而後一種情況又表示創巨的痛深。在這樣的秋夜裡,他的心情是很不平靜的:“中宵佇遙念,一盼周九天。”半夜裡他佇立遙想,顧盼之間真是“心事浩茫連廣宇”了。以上是第二段,寫“遇火”後心情的不平靜。

下面第三段,所寫是“中宵佇遙念”的內容。作者先是自述平生操行:“總發抱孤介,奄出四十年。”他說:我從小就有正直耿介的性格,一下子就是四十年了(作者此時四十四歲)。“形跡憑化往,靈府長獨閒。”形體、行事隨著時間的過去而衰老、而變化,可心靈一直是安閒的,沒有染上塵俗雜念。“孤介”、“獨閒”,都表示他不同於流俗。“貞剛自有質,玉石乃非堅。”這兩句意思說:我具備的貞剛的稟性,玉石也比不上它堅固。這六句是對自己平生的檢點, * 的口吻里又顯出自信。他是在遭遇災變之時作如此回想的,這也表示了他還將這樣做,不因眼下困難而動搖。接著他又想起一種理想的生活:“仰想東戶時,餘糧宿中田。”“東戶”,指傳說中的古代帝王東戶季子,據說那時民風淳樸,道不拾遺,餘糧儲放在田中也無人偷盜。“中田”即田中。“鼓腹無所思,朝起暮歸眠。”這是說,那時候人們生活無憂無慮,人人都安居樂業。這些“仰想”,表現了作者的嚮往之情,他當時處於那種艱難境地作這種聯想,實在也是很自然的。但是,這畢竟是空想。“既已不遇茲,且遂灌我園。”意思是說:既然已經遇不上這樣的時代了,還是灌我的園、耕我的田吧。這表現了作者面對現實的態度。想起“東戶時”,他的情緒不免又波動起來,但他又立即回到眼前的現實,心情又平靜下來了。後兩句似乎還有這樣的意思:豐衣足食不能憑空想,要靠自己的勞動。這就與兩年後寫的《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所表達的思想相一致了。

這首詩寫作者“遇火”前後的生活情景和心情,很是真切,也很自然。比如遇火前後作者心情由平靜到不平靜,是幾經波折,多種變化,但都顯得入情入理,毫不給人以故作姿態之感。火災的打擊是沉重的,不能不帶來情緒的反應,此詩若一味曠達,恐非合乎實際了。詩人的可貴,就是以平素的生活信念來化解災變的影響,以面對現實的態度堅定躬耕的決心,他終於經受住這次考驗了。

標籤:生活

詩詞推薦

  • 江上吟

    李白唐代〕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美酒尊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屈平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原文_戊申歲六月中遇火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江村道中

    范成大宋代〕十里西疇熟稻香,槿花籬落竹絲長,垂垂山果掛青黃。濃霧知秋晨氣潤,薄雲遮日午陰涼,不須飛蓋護戎裝。
  • 巴女謠

    於鵠唐代〕巴女騎牛唱竹枝,藕絲菱葉傍江時。不愁日暮還家錯,記得芭蕉出槿籬。
  • 從軍行

    張玉娘宋代〕三十遴驍勇,從軍事北荒。流星飛玉彈,寶劍落秋霜。書角吹楊柳,金山險馬當。長驅空朔漠,馳捷報明王。
  • 敬姜論勞逸

    佚名先秦〕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績,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猶績,懼乾季孫之怒也。其以歜為不能事主乎?”其
  • 琴茶

    白居易唐代〕兀兀寄形群動內,陶陶任性一生間。自拋官後春多醉,不讀書來老更閒。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窮通
  • 漁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李煜五代〕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原文_戊申歲六月中遇火的賞析_古詩文
  • 秋夜喜遇王處士

    王績唐代〕北場芸藿罷,東皋刈黍歸。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
  • 宿漁家

    郭震宋代〕幾代生涯傍海涯,兩三間屋蓋蘆花。燈前笑說歸來夜,明月隨船送到家。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原文_戊申歲六月中遇火的賞析_古詩文
  • 鄉村四月

    翁卷宋代〕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原文_戊申歲六月中遇火的賞析_古詩文
  • 堤上行三首

    劉禹錫唐代〕酒旗相望大堤頭,堤下連檣堤上樓。日暮行人爭渡急,槳聲幽軋滿中流。江南江北望煙波,入夜行人相應歌。桃葉
  • 喜外弟盧綸見宿

    司空曙唐代〕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以我獨沈久,愧君相見頻。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原文_戊申歲六月中遇火的賞析_古詩文
  • 東坡

    蘇軾宋代〕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确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 綿蠻

    佚名先秦〕綿蠻黃鳥,止於丘阿。道之雲遠,我勞如何。飲之食之,教之誨之。命彼後車,謂之載之。綿蠻黃鳥,止於丘隅。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原文_戊申歲六月中遇火的賞析_古詩文
  • 雨過山村

    王建唐代〕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婦姑相喚浴蠶去,閒看中庭梔子花。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原文_戊申歲六月中遇火的賞析_古詩文
  • 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滿

    朱敦儒宋代〕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開。自歌自舞自開懷。且喜無拘無礙。青史幾番春夢,黃泉多少奇才。不須計較與安排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原文_戊申歲六月中遇火的賞析_古詩文
  • 社日

    張演唐代〕鵝湖山下稻梁肥,豚柵雞棲對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 驀山溪·自述

    宋自遜宋代〕壺山居士,未老心先懶。愛學道人家,辦竹几、 * 茗碗。青山可買,小結屋三間,開一徑,俯清溪,修竹栽教滿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原文_戊申歲六月中遇火的賞析_古詩文
  • 唐叔良溪居

    張羽明代〕高齋每到思無窮,門巷玲瓏野望通。片雨隔村猶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風。藥囊詩卷閒行後,香灺燈光靜坐中。為問
  • 漁父·一棹春風一葉舟

    李煜唐代〕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原文_戊申歲六月中遇火的賞析_古詩文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原文_戊申歲六月中遇火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