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城南十六首晚春

作者:韓愈 朝代:唐代

游城南十六首晚春原文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詩詞問答

問:游城南十六首晚春的作者是誰?答:韓愈
問:游城南十六首晚春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游城南十六首晚春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韓愈的名句有哪些?答:韓愈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花草樹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離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競相吐艷爭芳,霎時萬紫千紅,繁花似錦。
可憐楊花榆錢,沒有艷麗姿色,只知道隨風飄灑,好似片片雪花。

譯文二

草木知道春天不久就要過去了,因此抓緊時間,競相爭奇鬥豔,盡情舒展自己的生命潛力,惟楊花、榆莢二種全無才思,只知道漫無邊際地飛舞,如同雪花飛揚一般。

注釋
不久歸:將結束。
百般紅紫:即萬紫千紅,色彩繽紛的春花。
斗芳菲:爭芳鬥豔。
楊花:指柳絮
榆莢:亦稱榆錢。榆未生葉時,先在枝間生莢,莢小,形如錢,莢花呈白色,隨風飄落。
才思:才華和能力。
解:知道。

詩文賞析

《晚春》是韓詩頗富奇趣的小品,歷來選本少有漏選它的。然而,對詩意的理解卻是諸說不一。

題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詩中所描寫的乃郊遊即目所見。乍看來,只是一幅百卉千花爭奇鬥妍的“ * ”:春將歸去,似乎所有草本與木本植物(“草樹”)都探得了這個訊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渾身招數,吐艷爭芳,一剎時萬紫千紅,繁花似錦。可笑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莢也不甘寂寞,來湊熱鬧,因風起舞,化作雪飛(言“楊花榆莢”偏義於“楊花”)。僅此寥寥數筆,就給讀者以滿眼風光的印象。
再進一步不難發現,此詩生動的效果與擬人化的手法大有關係。“草樹”本屬無情物,竟然能“知”能“解”還能“斗”,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著想之奇是前此詩中罕見的。最奇的還在於“無才思”三字造成末二句費人咀嚼,若可解若不可解,引起見仁見智之說。有人認為那是勸人珍惜光陰,抓緊勤學,以免如“楊花榆莢”白首無成;有的從中看到諧趣,以為是故意嘲弄“楊花榆莢”沒有紅紫美艷的花,一如人之無才華,寫不出有文采的篇章;還有人乾脆存疑:“玩三四兩句,詩人似有所諷,但不知究何所指。”(劉永濟《唐代絕句精華》)姑不論諸說各得詩意幾分,僅就其解會之歧異,就可看出此詩確乎奇之又奇。
清人朱彝尊說:“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只是如此。”此言雖未破的,卻不乏見地。作者寫詩的靈感是由晚春風光直接觸發的,因而“情景只是如此”。不過,他不僅看到這“情景”之美,而且若有所悟,方才做入“無才思”的奇語,當有所寄寓。
“楊花榆莢”,固少色澤香味,比“百般紅紫”大為遜色。笑它“惟解漫天作雪飛”,確帶幾分揶揄的意味。然而,若就此從這幅晚春圖中抹去這星星點點的白色,你不覺得小有缺憾么?即使作為“紅紫”的陪襯,那“雪”點也似是不可少的。再說,謝道韞詠雪以“柳絮因風”,自古稱美;作者亦有句云:“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春雪》)雪如楊花很美,楊花如雪又何嘗不美?更何況這如雪的楊花,乃是晚春具有特徵性景物之一,沒有它,也就失卻晚春之所以為晚春了。可見詩人拈出“楊花榆莢”未必只是揶揄,其中應有憐惜之意的。尤當看到,“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門弄斧”之譏,避短用長,爭鳴爭放,為“晚春”添色。正是“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紅樓夢》黛玉葬花詞),這勇氣豈不可愛?
如果說詩有寓意,就應當是其中所含的一種生活哲理。從韓愈生平為人來說,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師,又是力矯元和輕熟詩風的奇險詩派的開派人物,頗具膽力。他能欣賞“楊花榆莢”的勇氣不為無因。他除了自己在群芳鬥豔的元和詩壇獨樹一幟外,還極力稱揚當時不為人重視的孟郊、賈島,這二人的奇僻瘦硬的詩風也是當時詩壇的別調,不也屬於“楊花榆莢”之列?由此可見,韓愈對他所創造的“楊花榆莢”形象,未必不帶同情,未必是一味挖苦。甚而可以說,詩人是以此鼓勵“無才思”者敢於創造。前文所引述的兩種對此詩寄意的解會,雖各有見地,於此點卻均有忽略。殊不知詩人對“楊花榆莢”是愛而知其醜,所以嘲戲半假半真、亦莊亦諧。他並非存心托諷,而是觀楊花飛舞而忽有所觸,隨寄一點幽默的情趣。詩的妙處也在這裡。(周嘯天)

標籤:春天哲理

詩詞推薦

  • 春中田園作

    王維唐代〕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曆。臨觴忽不御,惆悵遠行客。
    游城南十六首晚春原文_游城南十六首晚春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春日即事

    李彌遜宋代〕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車塵不到張羅地,宿鳥聲中自掩門。
  • 蝶戀花·準擬春來消寂

    納蘭性德清代〕準擬春來消寂寞。愁雨愁風,翻把春擔閣。不為傷春情緒惡,為憐鏡里顏非昨。畢竟春光誰領略。九陌緇塵,抵死
    游城南十六首晚春原文_游城南十六首晚春的賞析_古詩文
  • 減字木蘭花·斜紅疊翠

    向子諲宋代〕公下世。此詞,公之絕筆也斜紅疊翠。何許花神來獻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孫錦一機。真香妙質。不耐世間風與日
  • 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戲作

    辛棄疾宋代〕花向今朝粉面勻。柳因何事翠眉顰。東風吹雨細於塵。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懷樹更懷人。閒愁閒恨一番新。
  • 次元明韻寄子由

    黃庭堅宋代〕半世交親隨逝水,幾人圖畫入凌煙。春風春雨花經眼,江北江南水拍天。欲解銅章行問道,安知石友許忘年。脊令
    游城南十六首晚春原文_游城南十六首晚春的賞析_古詩文
  • 春日秦國懷古

    周朴唐代〕荒郊一望欲消魂,涇水縈紆傍遠村。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雲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數里
    游城南十六首晚春原文_游城南十六首晚春的賞析_古詩文
  • 一叢花·今年春淺侵年

    蘇軾宋代〕今年春淺臘侵年。冰雪破春妍。東風有信無人見,露微意、柳際花邊。寒夜縱長,孤衾易暖,鐘鼓漸清圓。 朝來
    游城南十六首晚春原文_游城南十六首晚春的賞析_古詩文
  • 慈湖夾阻風五首

    蘇軾宋代〕捍索桅竿立嘯空,篙師酣寢浪花中。故應菅蒯知心腹,弱纜能爭萬里風。此生歸路愈茫然,無數青山水拍天。猶有
  • 箜篌謠

    佚名兩漢〕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甘言無忠實,世薄多蘇秦。從風暫靡草,富貴上升天。不見山巔樹,摧杌下為薪。豈甘
  • 楊柳枝·宜春苑外最長條

    溫庭筠唐代〕宜春苑外最長條,閒裊春風伴舞腰。正是玉人腸斷處,一渠春水赤欄橋。
    游城南十六首晚春原文_游城南十六首晚春的賞析_古詩文
  • 望海潮·洛陽懷古

    秦觀宋代〕梅英疏淡,冰澌溶泄,東風暗換年華。金谷俊游,銅駝巷陌,新晴細履平沙。長憶誤隨車,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 論語十二章

    佚名先秦〕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曾子曰:“
  • 楊柳枝詞九首

    劉禹錫唐代〕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南陌東城春早時,相逢何處不依依?桃紅
  • 點絳唇·雲透斜陽

    曹組宋代〕雲透斜陽,半樓紅影明窗戶。暮山無數。歸雁愁遠去。十里平蕪,花遠重重樹。空凝佇。故人何處。可惜春將暮。
    游城南十六首晚春原文_游城南十六首晚春的賞析_古詩文
  • 後赤壁賦

    蘇軾宋代〕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 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
  • 一枝花·春日送別

    劉庭信元代〕絲絲楊柳風,點點梨花雨。雨隨花瓣落,風趁柳條疏。春事成虛,無奈春歸去。春歸何太速,試問東君,誰肯與鶯
    游城南十六首晚春原文_游城南十六首晚春的賞析_古詩文
  • 自相矛盾 / 矛與盾

    韓非先秦〕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 吾盾之堅 , 物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曰:“ 吾矛之利 , 於物無不陷
    游城南十六首晚春原文_游城南十六首晚春的賞析_古詩文
  • 蝶戀花·送春

    朱淑真宋代〕樓外垂楊千萬縷。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獨自風前飄柳絮。隨春且看歸何處。綠滿山川聞杜宇。便做無情,莫也
    游城南十六首晚春原文_游城南十六首晚春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紅蓼花香夾岸

    晏殊宋代〕紅蓼花香夾岸稠,綠波春水向東流。小船輕舫好追游。漁父酒醒重撥棹,鴛鴦飛去卻回頭。一杯銷盡兩眉愁。
游城南十六首晚春原文_游城南十六首晚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