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謠

作者:佚名 朝代:兩漢

箜篌謠原文

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
甘言無忠實,世薄多蘇秦。
從風暫靡草,富貴上升天。
不見山巔樹,摧杌下為薪。
豈甘井中泥?上出作埃塵。

詩詞問答

問:箜篌謠的作者是誰?答:佚名
問:箜篌謠寫於哪個朝代?答:兩漢
問: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詩文賞析

此詩《太平御覽》引作“古歌辭”,屬《雜歌謠辭》。箜篌,古代的一種彈撥樂器,此以為題,與歌辭內容無關。此歌似為拼合之作,前四句講交友識人之道,後六句講處世保身之訣。合而言之,都是生活經驗的總結,這與漢樂府中一些警世喻理之作屬同一類型。

“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這二句是說知心朋友比骨肉之親還要親。第一句說交朋友要交到心上,彼此心相知,這才是真正的朋友,可親可信的朋友。第二句是說何必骨肉之親才算親。這是用骨肉之親來與知心朋友之親相比襯。骨肉之親,如不知心,亦可變成路人或仇人;相反知心朋友之親,卻可作到真正的親。古往今來,這兩方面的事例多矣。這兩句就是這一情況的總結和概括。“甘言無忠實,世薄多蘇秦。”這二句是說如何才能交到知心朋友。甘言,即甜美之言。蘇秦,戰國時人,善說辭,遊說各國君主,皆投其所好,各有一套說辭,歷史上被視為耍嘴片子的能手。交朋友,不能只聽對方甜美的言辭。古云:“華言虛也,至言實也,甘言疾也,苦言藥也。”可見華麗之言,甘美之言,往往是虛假的,因而是“無忠實”的,對人有害的。無忠實,即心不誠,情不真。世薄,是說世情淡薄,即風氣不好。多蘇秦,即花言巧語的人太多。正因為世風如此,故交友特須留意,這兩句是交友經驗教訓的總結和概括。以上是此詩的第一層內容,即陳說交友識人之道。

“從風暫靡草,富貴上升天。”這兩句以草為喻,草遭風吹,有的隨風暫時倒下,可是風過後仍可挺起來,照樣生長;有的則隨風吹上天,成了暴發戶,但風一停便會掉下來,成為無可依靠的棄物。兩句意思是與其追求一時的富貴,飄浮虛華,不如安於貧賤,不離本根。二句互文見義,上句“從風”直貫下句,下句“富貴”以反義(貧賤)反綰上句,“草”則關合兩句。靡,披靡,倒下。“不見山巔樹,摧杌下為薪。”摧杌(wù誤),摧折倒下。這兩句以樹為喻,君不見山頭之樹,所處勢位高則高矣,似可傲視它樹,可是一旦摧折倒下,照樣被砍伐當作柴燒。兩句意思是別看有權有勢者居高自傲,不可一世,一旦垮台了,也不過同薪柴一樣不值幾文。“豈甘井中泥?上出作埃塵。”這兩句以井泥為喻,意思是:井中之泥豈能甘心永遠沉於井底,不思出井一見天日?可是一旦到了井上,日曬泥乾,風一吹便成了埃塵四處飛揚矣。兩句意思是如果不甘心沉於下層,一心想出頭露面,結果也只能是如浮塵之一場空。綜合這三個比喻,意在說明:還是甘居下層,安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不追慕勢力地位,不求出頭露面的好。這是身處政治動亂時代的人們所總結出來的一番處世保身的經驗談。作者對攀龍附鳳爬上天的暴發戶,對爬上高位而不可一世的勢利眼,對一心想拋頭露面的功名迷,以及對他們的下場,是看得太多了,因而才得出了上述的結論,從而選定了自己要走的道路:君子固窮,全節保身。這也就是後來陶淵明所走的道路。以上是詩的第二層內容,即陳說處世保身之訣。

此詩第一層四句直言說理,講交友知心,以骨肉親相比襯;講聽言識人,以蘇秦作例證,於質直中見文采。第二層連用三個比喻,物象具體,對比分明,但出之以口語俚語,於文采中見質直。詩的語言較少錘鍊,有的保存口語的自然狀態,雖通俗卻欠順暢,因而影響了內容的表達,也不利於讀者理解。

標籤:哲理

詩詞推薦

  • 王孫圉論楚寶

    佚名先秦〕王孫圉聘於晉,定公饗之。趙簡子鳴玉以相,問於王孫圉曰:“楚之白珩猶在乎?”對曰:“然。”簡子曰:“其
  • 慈湖夾阻風五首

    蘇軾宋代〕捍索桅竿立嘯空,篙師酣寢浪花中。故應菅蒯知心腹,弱纜能爭萬里風。此生歸路愈茫然,無數青山水拍天。猶有
  • 賣油翁

    歐陽修宋代〕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 ,公亦以此自矜。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
  • 戲為六絕句

    杜甫唐代〕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
  • 次北固山下

    王灣唐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箜篌謠原文_箜篌謠的賞析_古詩文
  •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 陪侍御叔華登樓歌

    李白唐代〕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
  • 感遇詩三十八首

    陳子昂唐代〕微月生西海,幽陽始代升。圓光正東滿,陰魄已朝凝。太極生天地,三元更廢興。至精諒斯在,三五誰能征。蘭若
  • 警世

    唐寅明代〕世事如舟掛短篷,或移西岸或移東。幾回缺月還圓月,數陣南風又北風。歲久人無千日好,春深花有幾時紅。是非
    箜篌謠原文_箜篌謠的賞析_古詩文
  • 落日悵望·昧旦多紛喧

    謝朓南北朝〕昧旦多紛喧,日晏未遑舍。落日余清陰,高枕東窗下。寒槐漸如束,秋菊行當把。借問此何時,涼風懷朔馬。已傷
  • 哀溺文序

    柳宗元唐代〕  永之氓鹹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中濟,船破,皆游。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常。其侶
    箜篌謠原文_箜篌謠的賞析_古詩文
  •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唐代〕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
    箜篌謠原文_箜篌謠的賞析_古詩文
  • 勸學詩

    顏真卿唐代〕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箜篌謠原文_箜篌謠的賞析_古詩文
  • 畫鬼易

    韓非子〔先秦〕  客有為齊王畫者。齊王問曰:“畫孰最難者?”曰:“犬馬最難。”曰:“孰易者?”曰:“鬼魅最易。”曰
    箜篌謠原文_箜篌謠的賞析_古詩文
  • 滿江紅·東武會流

    蘇軾宋代〕上巳日作。城南有坡,土色如丹,其下有堤,壅鄭淇水入城。東武城南,新堤固、漣漪初溢。隱隱遍、長林高阜,
  • 鐵杵磨針

    祝穆宋代〕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
    箜篌謠原文_箜篌謠的賞析_古詩文
  • 兼愛

    墨子先秦〕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為事者也。”然則天下之利何也?天
  • 題花山寺壁

    蘇舜欽宋代〕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見草縱橫。栽培剪伐須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箜篌謠原文_箜篌謠的賞析_古詩文
  • 游城南十六首晚春

    韓愈唐代〕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 感遇十二首·其四

    張九齡唐代〕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 * 患人指,高明逼神惡。今我
  • 題西林壁

    蘇軾宋代〕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箜篌謠原文_箜篌謠的賞析_古詩文
箜篌謠原文_箜篌謠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