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妃曲·悶酒將來剛剛咽

作者:商挺 朝代:元代

潘妃曲·悶酒將來剛剛咽原文

悶酒將來剛剛咽,欲飲先澆奠。
頻祝願,普天下廝愛早團圓。
謝神天,教俺也頻頻的勤相見。

詩詞問答

問:潘妃曲·悶酒將來剛剛咽的作者是誰?答:商挺
問:潘妃曲·悶酒將來剛剛咽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潘妃曲·悶酒將來剛剛咽是什麼體裁?答:散曲

商挺潘妃曲·悶酒將來剛剛咽書法欣賞

商挺潘妃曲·悶酒將來剛剛咽書法作品欣賞
潘妃曲·悶酒將來剛剛咽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這苦酒已取在手中,要咽下總那么勉強。在飲酒之前,我先把一杯澆奠在地上。我一遍遍默默地祈禱上蒼:願普天下相愛的人早早團圓,如願以償。上天啊,請滿足我的願望!讓我也能同心上人頻頻地相見,一回回傾訴衷腸。

注釋
剛剛:此為勉強意。
澆奠:以酒灑地,以表示祭奠。
廝愛:相愛。

詩文賞析

這支小令容量有限,內容也十分簡單,說的僅是一名女子借酒遣悶,飲前奠酒,禱祝能與情人頻頻相見。論起作品的藝術特色,恐怕只有“明白如話”四個字。然而讀後還是可以產生一些聯想,這說明它還是具有相當的感染力量的。

聯想之一,是曲中“普天下心廝愛早團圓”這句話。《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結末有一句“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曲辭,如今是婦孺皆知的名言,因為它恰恰總結了全本《西廂記》的主旨。金聖歎評點《西廂》,對第五本處處看不上眼,唯獨對這一句讚不絕口。後人還巧妙地取來了《琵琶記》“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的曲句,來對偶“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成了各地月老祠的佳聯。《西廂》的警語同該曲的這一句如出一轍。在無法判定兩者孰先孰後的情形下,只能說它們是偶然的相合,說明這一句話確實表達了封建禮教禁錮時代人們內心蘊藏的共同願望。不消說,該曲在“明白如話”的同時產生出膾炙人口的佳句,這一點就頗不簡單。

聯想之二,是女子的祝告內容。女子在“頻祝願”後才來一句“謝神天”提及自己,固然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博愛可能,但更合理的解釋是,因她見慣了天下有緣男女因受各種客觀情形的阻礙以致不得團圓的現實,而自己在條件上還遠不如他人。聯繫首句的“悶酒”,竟連咽都咽不下去,足見她同心上人的阻隔,有著更深層的原因。女子“謝神天”,僅祈願“教俺也頻頻的勤相見”,而不敢直言“團圓”(曲中顯然是男女結合而共同生活的意思),也可見兩人之間存在著禮教條件下難以逾越的障礙。儘管這一切只是推測,卻說明作品在“明白如話”之下也隱含著婉曲的意旨。

聯想之三,是女主人“悶酒”究竟“飲”了沒有。“悶酒將來剛剛咽”,“剛剛”是使勁、勉強而非“剛才”之意,否則同下句“欲飲先澆奠”就明顯矛盾。宋無名氏《相思會》詞:“人無百年人,剛作千年調。”句中的“剛”,亦作死勁、勉強之解,可為一證。在世人看來,女子完整的活動過程,是取來酒澆愁釋悶,可咽不下去,於是潑在地上“澆奠”;祝禱後是“飲”了,然而雖然胸中語已一吐為快,卻飲的還是“悶酒”;足見“頻頻見”的願望實難實現。這一聯想同樣是“求之於牝牡驪黃之外”,卻再一次顯示了作品意蘊的想像空間。

五代馮延巳有《長命女》詞云:“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願: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常健,三願如同樑上燕,歲歲長相見。”被誦為名篇。人類的審美出於同情,只要人同此心,心同此感,即使淺顯明白的作品,也會增現藝術的魅力。這是最後一則聯想,卻也是由該曲生出,故附記於此。

標籤:思念

詩詞推薦

潘妃曲·悶酒將來剛剛咽原文_潘妃曲·悶酒將來剛剛咽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