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

作者:張先 朝代:宋代

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原文

憶郎還上層樓曲。
樓前芳草年年綠。
綠似去時袍。
回頭風袖飄。
郎袍應已舊。
顏色非長久。
惜恐鏡中春。
不如花草新。

詩詞問答

問: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的作者是誰?答:張先
問: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張先的名句有哪些?答:張先名句大全

張先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書法欣賞

張先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書法作品欣賞
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心中思念情郎,於是登上高樓遠望。樓前句芳草,郎年郎綠,如今又是春天來到。這青翠句綠色仿佛情郎離去時所著衣袍句顏色。分別時,他不忍離去,回首凝望,衣袖隨風飄動。
郎別數年,他嶄新句衣袍恐怕已經變舊了吧。新綠句顏色也已經暗淡無光了吧。其實韶華易逝,就連鏡中句容顏也郎年郎年地逐漸減色,不像芳草那樣歲歲依舊。

注釋
菩薩蠻: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等。
樓前芳草年年綠:此句化用淮南小山《招隱士》賦“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及王維《山中送別》詩“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鏡中春:指鏡中女子句容顏如春光般姣好。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以感春懷人為內容的閨怨詞。它在運思、謀篇方面自出機杼,別具一格,推陳出新。全詞以顏色貫穿全篇,並用以巧妙運思、穿針引線。詞之上片著眼於顏色的綠與綠之相同,使空間隔絕的近處芳草與遠方行人相連結,使時間隔絕的今日所見與夕日所見相溝通,從而使樓前景與心中情融會為一,合為詞境。下片著眼於顏色的新舊差異,使回憶中的昔時之袍與想像中的今日之袍相對照,使身上衣與境中人相類比,使容顏之老與花草之新形成反比。起首“憶郎還上層樓曲”一句通過閨中少婦登樓望遠的視線,把她的一顆愁心送到遠方遊子的身邊。登樓望遠是古詩詞中常用的意象 ,多從空間落想 ,悵望行人此去之遠。第二句“樓前芳草年年綠”,則從時間落想,因見芳草“年年綠”而悵念行人遠行之久。這句詞取意於淮南小山《招隱士》賦“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及王維《山中送別》詩“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暗含既怨遊子不歸又盼遊子早歸的複雜意味。
上片末兩句,巧妙地以第二句句末的一個“綠”字為橋樑,從“芳草年年綠”到“綠似去時袍”,由望景過渡到懷人,感今過渡到思昔。抒情女主人公從芳草之綠生髮聯想,勾起回憶,想起郎君去時所著衣袍的顏色 ,並進而追憶其人臨去依依、回首相望時,衣袖隨風飄動的情景。這一細節深深印在她的記憶之中,時時都會重現在眼前,如今,因望見芳草綠、想到“去時袍”,當初的一幕幕又分明似在眼前了。從這兩句詞,即可以想見詞中人當年別郎時的留戀,也可以想見其今日“ 憶郎 ”時的惆悵。牛希濟《生查子》詞中的:“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可與這兩句詞參讀,不同的是:張先詞就居者立言;牛詞則擬居者口吻以囑咐行者。
過片兩句,緊承上片的三、四兩句。詞筆不離衣袍,而又翻出新意。同樣是寫那件綠色的衣袍,但上兩句是回憶去時的袍色 ,這兩句是想像別後的袍色。
前者把一片相思在時間上拉回到過去,後者則把萬縷柔情在空間上載送到遠方 。同時 ,這兩句又與上片第二句中的“ 年年 ”兩字遙相呼應,也是從時間落想,暗示別離之長久。正因別離已久,才會產生衣袍已舊、怕那去時耀眼的綠色已經暗淡無光的推測。又從袍之舊、色之褪 ,觸發青春難駐、朱顏易改之感。
於是,自然引出下面“惜恐鏡中春,不如花草新”兩句,把詞意再推進一步。詞中人之所惋惜、恐懼的是一個意義更深廣、帶有永恆性的人生悲劇,而不僅僅是一次別離的痛苦。離別固然折磨人,但行人終有歸來之日,日後相逢之樂還可以補償今日相思之苦;至於人生短促、歲月無情,而居者與行者都會在分離中老去,這卻是無可挽回、無可補償的,正所謂“最是人間留不住 ,朱顏辭鏡花辭樹 ”(王國維《 蝶戀花 》)。這兩句詞,則對照眼前“ 芳草年年綠”之景,怨嘆人之不如花草。花落了,明年還會開;草枯了,明年還會綠;而人的青春卻一去不復返了。鏡中的春容只會年年減色,不會歲歲更新。劉希夷詩“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白頭吟》)說的也是這樣的意思。
此詞在謀篇方面句句相承 、環環相扣 。上片因“憶郎”而“上層樓”,因“上層樓”而見“樓前芳草”,因芳草之“綠”而回憶郎袍之“綠”,再因去時之“ 袍 ”而想到風飄之“袖”。首句與次句的兩個“樓”字,緊相扣合;次句與第三句的兩個“綠”字 ,上下鉤連 ;第四句的“ 袖 ”字固與第三句的 “袍”字相應,句中的“回頭”兩字也暗與第三句的“去時”兩字相承,針線綿密,過渡無痕。下片雖另起新意,卻與上片藕斷絲連。因三、四兩句回憶起去時之袍,過片兩句就進一步想像今日之袍;在過片兩句的上、下句間,則是因衣袍之“舊”而致慨於“顏色非長久”。接下來的兩句,更因袍色之不長久而想到“ 鏡中春”也不長久,再回溯上片“芳草年年綠”句 ,而有感於不如花草之年年常新。通篇脈絡井然,層次分明。

標籤:閨怨思念,青春

詩詞推薦

  • 自責

    朱淑真宋代〕女子弄文誠可罪,那堪詠月更吟風。磨穿鐵硯非吾事,繡折金針卻有功。
    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原文_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的賞析_古詩文
  • 菩薩蠻·迴廊遠砌生秋草

    馮延巳唐代〕迴廊遠砌生秋草,夢魂千里青門道。鸚鵡怨長更,碧籠金鎖橫。羅幃中夜起,霜月清如水。玉露不成圓,寶箏悲斷
    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原文_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的賞析_古詩文
  • 古離別

    江淹南北朝〕遠與君別者,乃至雁門關。黃雲蔽千里,遊子何時還。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團。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君在
    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原文_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的賞析_古詩文
  • 春閨思

    張仲素唐代〕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
    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原文_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的賞析_古詩文
  • 閨怨

    王昌齡唐代〕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原文_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題李中齋舟中梅屏

    吳文英宋代〕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蘭時。懶妝斜立澹春姿。月落溪窮清影在,日長春去畫簾垂。五湖水色掩西施。
    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原文_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紅藕花香到檻頻

    李珣唐代〕紅藕花香到檻頻,可堪閒憶似花人,舊歡如夢絕音塵。翠疊畫屏山隱隱,冷鋪文簟水潾潾,斷魂何處一蟬新?
  • 昔昔鹽

    薛道衡隋代〕垂柳覆金堤,蘼蕪葉復齊。水溢芙蓉沼,花飛桃李蹊。採桑秦氏女,織錦竇家妻。關山別盪子,風月守空閨。恆斂
  • 四園竹(官本作西園竹小石)

    周邦彥宋代〕浮雲護月,未放滿朱扉。鼠搖暗壁,螢度破窗,偷入書幃。秋意濃,閒佇立、庭柯影里。好風襟袖先知。夜何其。
    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原文_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的賞析_古詩文
  • 女冠子·露花菸草

    張泌唐代〕露花菸草,寂寞五雲三島。正春深,貌減潛銷玉,香殘尚惹襟。竹疏虛檻靜,松密醮壇陰。何事劉郎去,信沉沉。
  • 清平樂·雨晴煙晚

    馮延巳唐代〕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雙燕飛來垂柳院,小閣畫簾高卷。黃昏獨倚朱闌,西南新月眉彎。砌下落花風起,羅衣特
    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原文_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的賞析_古詩文
  • 舂歌

    戚夫人〔兩漢〕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誰使告女。
    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原文_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的賞析_古詩文
  • 謫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劉長卿唐代〕晴川落日初低,惆悵孤舟解攜。鳥向平蕪遠近,人隨流水東西。白雲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後溪。獨恨長沙謫去,江
    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原文_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的賞析_古詩文
  • 西江月·寶髻松松挽就

    司馬光宋代〕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青煙翠霧罩輕盈。飛絮遊絲無定。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笙歌散後酒初醒
    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原文_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的賞析_古詩文
  • 訴鍾情

    顧敻唐代〕永夜拋人何處去?絕來音。香閣掩,眉斂、月將沉。爭忍不相尋?怨孤衾。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
  • 浪淘沙·紅影濕幽窗

    納蘭性德清代〕紅影濕幽窗,瘦盡春光。雨余花外卻斜陽。誰見薄衫低髻子,抱膝思量。莫道不淒涼,早近持觴。暗思何事斷人腸
    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原文_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

    閻選唐代〕寂寞流蘇冷繡茵,倚屏山枕惹香塵,小庭花露泣濃春。劉阮信非仙洞客,嫦娥終是月中人,此生無路訪東鄰。
    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原文_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的賞析_古詩文
  • 卜運算元·我住長江頭

    李之儀宋代〕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思
    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原文_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的賞析_古詩文
  • 清平樂·柳邊深院

    盧祖皋宋代〕柳邊深院。燕語明如翦。訊息無憑聽又懶。隔斷畫屏雙扇。寶杯金縷紅牙。醉魂幾度兒家。何處一春遊盪,夢中猶
    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原文_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的賞析_古詩文
  • 西江月

    辛棄疾宋代〕粉面都成醉夢,霜髯能幾春秋。來時誦我伴牢愁。一見尊前似舊。詩在陰何側畔,字居羅趙前頭。錦囊來往幾時休
    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原文_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的賞析_古詩文
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原文_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