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虞山記

作者:沈德潛 朝代:清代

游虞山記原文

虞山去吳城才百里,屢欲游,未果。辛丑秋,將之江陰,舟行山下,望劍門入雲際,未及登。丙午春,復如江陰,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詭云:“距劍門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張子少弋、葉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無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緣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詠詩處,今潭名空心,取詩中意也。遂從破龍澗而上,山脈怒坼,赭石縱橫,神物爪角痕,時隱時露。相傳龍與神斗,龍不勝,破其山而去。說近荒惑,然有跡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層折而度,越巒嶺,躋蹬道,遂陟椒極。有土坯磈礧,疑古時冢,然無碑碣志誰某。升望海墩,東向凝睇。是時雲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頃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駐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徑而南,益露奇境:齦齶摩天,嶄絕中斷,兩崖相嵌,如關斯劈,如刃斯立,是為劍門。以劍州、大劍、小劍擬之,肖其形也。側足延,不忍捨去。遇山僧,更問名勝處。僧指南為太公石室;南而西為招真宮,為讀書台;西北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頹風逆施,倒躍而上,上拂數十丈,又西有三杳石、石城、石門,山後有石洞通海,時潛海物,人莫能名。余識其言,欲問道往游,而雲之飛浮浮,風之來冽冽,時雨飄灑,沾衣濕裘,而余與客難暫留矣。少霽,自山之面下,困憊而歸。自是春陰連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兩經其下,為踐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識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歷。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輒盡者,始焉欣欣,繼焉索索,欲求餘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艱,且得半而止者,轉使人有無窮之思也。嗚呼!豈獨尋山也哉!

詩詞問答

問:游虞山記的作者是誰?答:沈德潛
問:游虞山記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虞山距離吳城僅有一百里,多次想去遊玩,始終未能成行。辛丑年的秋天,我將要到江陰去,當時乘船途經虞山下,遠望劍門峰直插雲霄,但不能趁此登山。丙午年的春天.我又到江陰去,船停泊在山腳,進入吾谷,船夫欺騙我說:“距離劍門還有二十里。”我仍然不能趁此登山。

壬子年正月八日,我和張少弋、葉中理一起到虞山遊玩,寄宿在陶氏家。第二天早晨,天將要下雨,兩位朋友都不想去登山,但是我已經準備好竹杖和登山屐,天氣不能阻止我前往。從城北出發順著城邊走六七里.進入破山寺,這是唐代常建題詠詩歌的地方,現在這裡的水潭名叫“空心”,是取自詩中的意思。於是從破龍澗上山,山脈突起並且裂開,紅褐色的石頭縱橫交錯,傳說是神奇動物龍的爪子和丫角磨過的痕跡,它們時隱時現。相傳龍跟神爭鬥.龍不能獲勝,就衝破那座山離去了。傳說的內容接近荒唐,讓人迷惑,但這裡有些痕跡,似乎又值得相信。行走了四五里路,都是層層疊疊彎彎曲曲的,翻越巒嶺,登上石徑,就可到達山頂。上面有眾多山石累積成的土丘,我懷疑是古代的墳墓,但沒有碑文記錄是誰的墓。一登上望海墩,向東凝望。這時雲的顏色非常昏暗,天地迷濛一片,連大海也看不清楚。不一會,雨下起來了。虞山中有一座古寺可以停留,稍作休息.雨停了,我們從小路向南出發,沿途不斷出現奇麗的景色:兩旁齦齶般的山峰直逼雲天,險峻的大山仿佛被從中劈開,兩邊的山崖對著張開,像門這樣分開【關,門閂,指門,見《信陵君竊符救趙》】,像刀刃這樣直立,這就是劍門,用劍州的大劍、小劍來擬稱它,是因為它們的外形相像啊。我兩腳斜著站立了很久,但還是不忍離開.後來,遇到山裡的僧人,再向他詢問山中的名勝之地。僧人指引說南面是太公石室;由南往西是招真宮和讀書台; 由西往北面是拂水岩,水流向下奔騰如彩虹一般,大風逆吹,水沫向上飛濺高達幾十丈。山的西面有三沓石、石城、石門,虞山後面有一個石洞通往大海,不時隱藏著海中生物,人們叫不出它們的名字。我聽得懂他的話,想問路前往遊玩,但這時山上陰雲濃密,風不斷刮來,非常寒冷,天上不時有雨飄灑,打濕了衣服,使我和客人都難以停留片刻。而稍停,我們就從虞山的正面下山,困頓疲憊地踏上歸途。從此,春雨接連下了二十多天,不能再次去虞山遊玩。

唉!虞山靠近吳城只有百里,我兩次從山下經過,都無法實現登山的願望。現在到了那個地方,又只稍稍了解到它表面的情況,而那些幽深的地方,都未曾探訪遊歷過,心裡很不快樂。但是世間的種種境界中,有的一接觸就能領會到,而一領會到就走到盡頭了,開始的時候很高興,接下來就索然無味了。想找回值得玩味的,卻一點也找不到了;反而那些得來很艱難的,而且得到一半就沒有了的,卻讓人有無窮無盡的思戀。唉!這哪裡只是游山尋勝才有的呢!

詩文賞析

這篇文章寫虞山之景,無論描摹近石遠山,還是寫蒼煙渺靄,都具有詩情畫意,體現了作者狀物寫景的功力。這篇文章抓住了不同景物的特徵,融情於景,刻畫逼真,文末寫回望虞山:“令人慾反棹復至。”表現餘味未盡,具有言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標籤:寫景

詩詞推薦

  • 納涼

    秦觀宋代〕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 早梅芳·海霞紅

    柳永宋代〕海霞紅,山煙翠。故都風景繁華地。譙門畫戟,下臨萬井,金碧樓台相倚。芰荷浦漵,楊柳汀洲,映虹橋倒影,蘭
  • 浣溪沙·春到青門柳色黃

    馮延巳唐代〕春到青門柳色黃,一梢紅杏出低牆。鶯窗人起未梳妝。繡帳已闌離別夢,玉爐空裊寂寥香。閨中紅日奈何長。
    游虞山記原文_游虞山記的賞析_古詩文
  • 浩歌

    李賀唐代〕南風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吳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紅,彭祖巫鹹幾回死?青毛驄馬參差錢,嬌春楊柳含細煙。箏人
  • 寄令狐郎中

    李商隱唐代〕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游虞山記原文_游虞山記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秋情

    吳文英宋代〕波面銅花冷不收。玉人垂釣理纖鉤。月明池閣夜來秋。江燕話歸成曉別,水花紅減似春休。西風梧井葉先愁。
    游虞山記原文_游虞山記的賞析_古詩文
  • 酬李穆見寄

    劉長卿唐代〕孤舟相訪至天涯,萬轉雲山路更賒。欲掃柴門迎遠客,青苔黃葉滿貧家。
    游虞山記原文_游虞山記的賞析_古詩文
  • 秋興八首

    杜甫唐代〕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
  • 紅窗月·燕歸花謝

    納蘭性德清代〕燕歸花謝,早因循、又過清明。是一般風景,兩樣心情。猶記碧桃影里、誓三生。烏絲闌紙嬌紅篆,歷歷春星。道
    游虞山記原文_游虞山記的賞析_古詩文
  • 嘆花 / 悵詩

    杜牧唐代〕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游虞山記原文_游虞山記的賞析_古詩文
  • 慶宮春·雙槳蓴波

    姜夔宋代〕紹熙辛亥除夕。余別石湖歸吳興,雪後夜過垂虹,嘗賦詩云:“笠澤茫茫雁影微。玉峰重疊護雲衣;長橋寂寞春寒
  • 石鐘山記

    蘇軾宋代〕《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
  • 謫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劉長卿唐代〕晴川落日初低,惆悵孤舟解攜。鳥向平蕪遠近,人隨流水東西。白雲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後溪。獨恨長沙謫去,江
    游虞山記原文_游虞山記的賞析_古詩文
  • 無家別

    杜甫唐代〕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我里百餘家,世亂各東西。存者無訊息,死者為塵泥。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人行
  • 題玉泉溪

    湘驛女子唐代〕紅樹醉秋色,碧溪彈夜弦。佳期不可再,風雨杳如年。
    游虞山記原文_游虞山記的賞析_古詩文
  • 一剪梅·漠漠春陰酒半

    佚名宋代〕漠漠春陰酒半酣。風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蠶事欲眠三。桑滿筐籃,柘滿筐籃。先自離懷百不堪。檣燕呢喃,梁
  • 春園即事

    王維唐代〕宿雨乘輕屐,春寒著弊袍。開畦分白水,間柳發紅桃。草際成棋局,林端舉桔槔。還持鹿皮幾,日暮隱蓬蒿。
  • 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謝靈運南北朝〕山行非有期,彌遠不能輟。但欲淹昏旦,遂復經圓缺。積峽忽復啟,平途俄已絕。巒壠有合沓,往來無蹤轍。晝夜
  • 聖泉宴

    王勃唐代〕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蘭氣熏山酌,松聲韻野弦。影飄垂葉外,香度落花前。興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煙。
  • 杳杳寒山道

    寒山唐代〕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游虞山記原文_游虞山記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