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田黃雀行

作者:曹植 朝代:魏晉

野田黃雀行原文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
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
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
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
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詩詞問答

問:野田黃雀行的作者是誰?答:曹植
問:野田黃雀行寫於哪個朝代?答:魏晉
問:曹植的名句有哪些?答:曹植名句大全

曹植野田黃雀行書法欣賞

曹植野田黃雀行書法作品欣賞
野田黃雀行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高高的樹木不幸時常受到狂風的吹襲,平靜的海面被吹得不住地波浪迭起。
寶劍雖利卻不在我的手掌之中,無援助之力而結交很多朋友又有何必?
你沒有看見籬笆上面那可憐的黃雀,為躲避兇狠的鷂卻又撞進了網裡。
張設羅網的人見到黃雀是多么歡喜,少年見到掙扎的黃雀不由心生憐惜。
拔出利劍對著羅網用力挑去,黃雀才得以飛離那受難之地。
振展雙翅直飛上蒼茫的高空,獲救的黃雀又飛來向少年表示謝意。

注釋
野田黃雀行:《樂府詩集》收於《相和歌·瑟調曲》,是曹植後期的作品。
悲風:悽厲的寒風。
揚其波:掀起波浪。此二句比喻環境兇險。
利劍:鋒利的劍。這裡比喻權勢。
結友:交朋友。何須:何必,何用。
鷂(yào):一種非常兇狠的鳥類,鷹的一種,似鷹而小。羅:捕鳥用的網。
羅家:設羅網捕雀的人。
捎:揮擊;削破;除去。
飛飛:自由飛行貌。
摩:接近、迫近。“摩蒼天”是形容黃雀飛得很高。

詩文賞析

全詩可分兩段。前四句為一段。“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兩句以比興發端,出語驚人。《易》曰:“撓萬物者莫疾乎風。”(《說卦》)諺曰:“樹大招風。”則高樹之風,其摧折破壞之力可想而知。“風”前又著一“悲”字,更加強了這自然景觀所具的主觀感 * 彩。大海無邊,波濤山立,風吹浪涌,楫摧檣傾,它和首句所描繪的惡劣的自然環境,實際是現實政治氣侯的象徵,曲折地反映了宦海的險惡風濤和政治上的挫折所引起的作者內心的悲憤與憂懼。正是在這樣一種政治環境裡,在這樣一種心情支配下,作者痛定思痛,在百轉千回之後,滿懷悲憤喊出了“利劍不在掌,結交何須多”這一自身痛苦經歷所得出的結論。沒有權勢便不必交友,這真是石破天驚之論!無論從傳統的觀念,無論從一般人的生活實際,都不能得出這樣的結論來。儒家一向強調“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強調“四海之內皆兄弟”(《論語·顏淵》)。從《詩經·伐木》的“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到今天民間流傳的“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都是強調朋友越多越好。然而,正是由於它的不合常情常理,反而有了更加強烈的震撼力量,更加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內心的悲憤。從曹集中《贈徐幹》“親交義在敦”、《贈丁儀》“親交義不薄”、《送應氏》“念我平生親”、《箜篌引》“親友從我游”等等詩句來看,作者是一個喜交遊、重友情的人。這樣一個風流倜儻的翩翩佳公子,如今卻大聲呼喊出與自己本性完全格格不入的話來,不但用以自警,而且用以告誡世人,則其內心的悲苦激烈、創巨痛深,正是不言可知。

 “不見籬間雀”以下為全詩第二段。無權無勢就不必交友,這當然不是作者內心的真實思想,而是在特殊情況下所發出的悲憤至極的牢騷。這個觀點既無法被讀者接受,作者也無法引經據典加以論證。因此他採用寓言手法,用“不見”二字引出了持劍少年救雀的故事。這個故事從表面看,是從反面來論證“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這一不易為人接受的觀點,而實際上卻是緊承上段,進一步抒寫自己內心的悲憤情緒。

黃雀是溫馴的小鳥,加上“籬間”二字,更可見其並無沖天之志,不過在籬間嬉戲度日而已。然而就是這樣一隻於人於物都無所害的小鳥,竟也不能見容於世人,設下羅網,放出鷂鷹,必欲驅捕逐得而後快。為羅驅雀的鷂鷹何其兇惡,見鷂投羅的黃雀何其可憐,見雀而喜的羅家何其卑劣。作者雖無一字褒貶,而感情已深融於敘事之中。作者對掌權者的痛恨,對無辜被害的弱小者的同情,均不難於詞句外得之。

作者又進而想像有一手仗利劍的少年,抉開羅網,放走黃雀。黃雀死裡逃生,直飛雲霄,卻又從天空俯衝而下,繞少年盤旋飛鳴,感謝其救命之恩。顯然,“拔劍捎羅網”的英俊少年實際是作者想像之中自我形象的化身;黃雀“飛飛摩蒼天”所表現的輕快、愉悅,實際是作者在想像中解救了朋友急難之後所感到的輕快和愉悅。誠然,這只是作者的幻想而已。在現實中無能為力,只好在幻想的虛境中求得心靈的解脫,其情亦可悲矣。然而,在這虛幻的想像中,也潛藏著作者對布羅網者的憤怒和反抗。

曹植詩歌的特點,鍾嶸《詩品》的“骨氣奇高,辭采華茂”八個字最為確評,也最常為人引用。但就這首《野田黃雀行》而言,“骨氣”(思想內容)確實是高的,而辭采卻說不上“華茂”。從總體上看,這首詩更具有漢樂府民歌的質樸風味。首先,拔劍捎網、黃雀謝恩這一情節,就明顯受漢樂府民歌中許多帶寓言色彩的作品的影響。西漢《鐃歌》十八曲中《艾如張》一曲有“山出黃雀亦有羅,雀已高飛奈雀何”之句,對此篇構思的啟發,更是顯然。其次,此詩的詞句也多質樸無華。“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這種句式完全是純粹的口語,“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二句中的疊字及頂真修辭手法也都是樂府民歌中常見的。這些樸實的詞句和詩歌所要表現的內容正相適應,如果有意雕琢,其感人的力量也許倒反而會減退了。於此可見曹植這個才高八斗的作家向民歌學習所取得的成就。

詩詞推薦

  • 浪淘沙·九日從吳見山覓酒

    吳文英宋代〕山遠翠眉長。高處淒涼。菊花清瘦杜秋娘。淨洗綠杯牽露井,聊薦幽香。烏帽壓吳霜。風力偏狂。一年佳節過西廂
    野田黃雀行原文_野田黃雀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春晴

    王守仁明代〕林下春晴風漸和,高崖殘雪已無多。遊絲冉冉花枝靜,青壁迢迢白鳥過。忽向山中懷舊侶,幾從洞口夢煙蘿。客衣
    野田黃雀行原文_野田黃雀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桃花源詩

    陶淵明魏晉〕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桑竹
  • 常武

    佚名先秦〕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師皇父。整我六師,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國。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
  •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 陪侍御叔華登樓歌

    李白唐代〕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
  • 送吳先生謁惠州蘇副使

    陳師道宋代〕聞名欣識面,異好有同功。我亦慚吾子,人誰恕此公。百年雙白鬢,萬里一秋風。為說任安在,依然一禿翁。
    野田黃雀行原文_野田黃雀行的賞析_古詩文
  • 贈黎安二生序

    曾鞏宋代〕趙郡蘇軾,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書至京師遺余,稱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攜其文數十萬言,安生攜
  • 早雁

    杜牧唐代〕金河秋半虜弦開,雲外驚飛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莫厭
    野田黃雀行原文_野田黃雀行的賞析_古詩文
  • 重贈盧諶

    劉琨魏晉〕握中有懸璧,本自荊山璆。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濱叟。鄧生何感激,千里來相求。白登幸曲逆,鴻門賴留侯。重耳
  • 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

    辛棄疾宋代〕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
  • 帝子歌

    李賀唐代〕洞庭明月一千里,涼風雁啼天在水。九節菖蒲石上死,湘神彈琴迎帝子。山頭老桂吹古香,雌龍怨吟寒水光。沙浦
    野田黃雀行原文_野田黃雀行的賞析_古詩文
  • 少年中國說

    梁啓超清代〕日本人之稱我中國也,一則曰老大帝國,再則曰老大帝國。是語也,蓋襲譯歐西人之言也。嗚呼!我中國其果老大
  •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韓愈唐代〕纖雲四卷天無河,清風吹空月舒波。沙平水息聲影絕,一杯相屬君當歌。君歌聲酸辭正苦,不能聽終淚如雨。洞庭
  • 促織

    蒲松齡清代〕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此物故非西產;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以一頭進,試使斗而才,因責常供。令
  • 銅官山醉後絕句

    李白唐代〕我愛銅官樂,千年未擬還。應須回舞袖,拂盡五松山。(應須 一作:要)
    野田黃雀行原文_野田黃雀行的賞析_古詩文
  • 王勃故事

    宋祁宋代〕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
  • 清平調·其一

    李白唐代〕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野田黃雀行原文_野田黃雀行的賞析_古詩文
  • 夜遊宮·竹窗聽雨

    吳文英宋代〕竹窗聽雨,坐久隱几就睡,既覺,見水仙娟娟於燈影中窗外捎溪雨響。映窗里、嚼花燈冷。渾似蕭湘系孤艇。見幽
  • 疏影·苔枝綴玉

    姜夔宋代〕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
  • 美女篇

    曹植魏晉〕美女妖且閒,採桑歧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明珠
野田黃雀行原文_野田黃雀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