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春水

作者:張炎 朝代:宋代

南浦·春水原文

波暖綠粼粼,燕飛來、好是蘇堤才曉。魚沒浪痕圓,流紅去、翻笑東風難掃。荒橋斷浦,柳陰撐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絕似夢中芳草。
和雲流出空山,甚年年淨洗,花香不了。新淥乍生時,孤村路、猶憶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觴詠如今悄。前度劉郎歸去後,溪上碧桃多少。

詩詞問答

問:南浦·春水的作者是誰?答:張炎
問:南浦·春水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張炎的名句有哪些?答:張炎名句大全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寫春遊水濱的詠物詞 。詞風較為典雅,文辭較華麗,寫春水時不粘不脫,使其活靈活現。詞人對春水觀察得細緻入微,下筆極工,略加典故點題,故被人稱之為“絕唱千古”。
全詞首以詠西湖湖水起筆。“波暖綠粼粼”,點出了“春水”題目。湖光粼粼,綠波蕩漾,瀰漫著春的氣息 ,透出了春日溫煦之意 ,寫春水溶泄之狀。“燕飛來,好是蘇堤才曉 。”寫燕歸蘇堤 。前句寫“春”字,後句暗寫湖水(蘇堤在西湖)。“魚沒浪痕圓”使人如見魚兒沒入湖水,水波起伏之狀。這裡寫景極妙,用工極細。張炎以“燕飛來”勾引起“魚沒”之句,表意極妙。“ 流紅去 ,翻笑東風難掃”實仍扣“春水”二字。表面是說:湖水帶走了繽紛狼藉的落花,湖水要嘲笑東風之無法吹淨殘瓣也。其實還是在形容春光之闌珊與湖水之浩渺。春光駘蕩、落紅紛披的時候,西子湖裡,游舟如織,斷絕不通的水濱中,和荒僻的小橋下,也時見有小船從柳陰深處翩翩撐出。詞人在這裡給西湖春日勝景作了很好的一個素描。
第二層“回首池塘青欲遍,絕似夢中芳草。”始詠池水。南朝謝靈運有詩云:“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張炎借用舊典,翻出新意。意謂今日池塘長滿青草,恰似當年謝氏詩中所表達夢中之意境,這裡虛寫實景把眼前所見之實境 ,引入夢幻所感之虛境。增填了詩意的朦朧感和美麗的聯想。杭城除西湖之外,還多“池塘”,是多水之鄉,如涌金池、聖母池、白龜池、金牛池、龍母池等等 。先寫過蘇堤“湖水”,再寫“池水”,亦以補足 ,“春水”之無處不盈也。下一層詠溪水。“流出空山。甚年年淨洗,花香不了。”由湖水溯源寫溪水,由湖光引出山色。湖光山色,構成了西湖美不勝收的佳景。詞人下筆也很雅麗。它並不直接寫“溪水”,而是描寫溪水周圍前後的景物:雲和、山空、花香。由此引出溪水,意境很美。“年年”指今年之游已非往年之游,今年之水載流紅亦非往年之水流花落。
“新綠乍生時”句下轉入第四層的感懷舊遊上來。張炎等“西湖詞友”,曾在西子湖畔結社游賞。但現今卻都分散四方。“茂林觴詠”借王羲之千古篇《蘭亭集序》中“茂林修竹”,“一觴一詠,亦是以暢敘幽情。”“新綠乍生時,孤村路,猶憶那回曾到”。盛時難再,令人感慨系之矣。“余情渺渺,茂林觴詠如今悄。”令人不禁懷念起舊時相聚於其下的碧桃樹了:“前度劉郎歸去後,溪上碧桃多少?”目觸韶景而傷感,光陰之易逝,是文人騷客常詠之情。
張炎是“西湖詩(詞)社 ”中的一位著名詞人,這首《南浦·春水》詞,就是他的成名之作,還因此而獲得了一個“張春水”的佳名。
臨安貴寶生活,是在風花雪月中度過。加之西湖乃獨有之勝景。要寫西湖之美,要選春季發“桃花水”的當口。在波光瀲灩,綠柳飄拂的境況下,自然勾起了詞人們多么濃郁的才思和豐富的想像。此詞的佳處並不在於寄託什麼深刻的情志,而在於它文辭的優美,以及詞風的婉麗清雅。

標籤:詠物寫水春天

詩詞推薦

南浦·春水原文_南浦·春水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