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亡道中五首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奔亡道中五首原文

蘇武天山上,田橫海島邊。萬重關塞斷,何日是歸年。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歸。愁容變海色,短服改胡衣。
談笑三軍卻,交遊七貴疏。仍留一隻箭,未射魯連書。
函谷如玉關,幾時可生還。洛陽為易水,嵩岳是燕山。
俗變羌胡語,人多沙塞顏。申包惟慟哭,七日鬢毛斑。
淼淼望湖水,青青蘆葉齊。歸心落何處,日沒大江西。
歇馬傍春草,欲行遠道迷。誰忍子規鳥,連聲向我啼。

詩詞問答

問:奔亡道中五首的作者是誰?答:李白
問:奔亡道中五首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奔亡道中五首是什麼體裁?答:五古
問:李白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白名句大全

李白奔亡道中五首書法欣賞

李白奔亡道中五首書法作品欣賞
奔亡道中五首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田橫曾經逃亡到海島上,蘇武曾被放逐到荒無人煙的北邊。
如今關塞重重,交通又被戰火阻斷,真不知哪一年才能返回自己的家園。

辭官而歸的崔亭伯如今在什麼地方?反正李陵投降自奴匈奴是死在了他鄉。
海水也和我一樣的滿面愁容,看那中原之人已換上了胡裝。

我本來也有魯仲連談笑間退敵的良策,無奈所交往的權貴疏遠了我。
但我心裡仍保留一隻退敵的箭,總有一天把魯仲連助齊攻燕的戰書發射出去。

中原的淪陷,函谷關已成了玉門關;收復無望,不知何年何月我還能從那裡進入長安。
洛水已經變成了易水,嵩山也已被視作了燕山。
人們的面容都帶著塞外的風沙,中原人也操著羌胡的語調。
現在有的只是申包胥的終日痛苦,哭得兩鬢斑白也是枉然。

湘水淼淼一望無際,青青的聲蘆葉在整齊地生長。
我的思鄉之情歸到哪裡?就在那大江之西、日落的地方。
這遙遠的行程已不知該奔向何處,也只好先歇馬在這嫩綠的草地旁。
更不能讓人忍受的是那杜鵑鳥的叫聲,聲聲悽苦斷人心腸。

注釋
奔亡:逃亡。題下原註:“淮東。”
田橫:戰國齊田氏之後。秦末,與其兄田愉起兵復齊劉鄧火項羽稱帝以後,田橫率部下五百人逃往海島。後田橫羞為漢臣, * 島中,五百人也自盡。
亭伯:即崔駰,其字亭伯,東漢時人。曾任車騎將竇憲主簿,後讓他出任長岑縣令,自以為遠去,不得意,於是辭官而歸故里。
李陵:字少卿,與蘇武同時代人。漢武帝時為騎都尉,率兵出擊匈奴,被困投降,漢朝族滅其家,李陵病死匈奴。
短服:此指胡服。《夢溪筆談》:窄袖短衣,長靿靴,皆胡服也。窄袖利於馳射,短衣、長靴,便於涉草。
“談笑”句:言魯仲連卻秦軍事。
七貴:泛指把持朝政的貴族。潘岳《西征賦》:“窺七貴於漢廷。”李善註:“七姓謂呂、霍、上官、趙、丁、傅、王也。”
玉門關:屬敦煌郡,今沙州也。去長安三千六百里,關在敦煌縣西北。函谷,關名,戰國時秦置,故址在今河南靈寶東北。玉關,即玉門關,漢武帝置,故址在今甘肅西北小方盤城。
洛川:洛水,即今河南黃河支流洛河。易水:在今河北省北部,發源於易縣,南入拒馬河。洛水,出商州上洛縣,經虢州、河南入河。
嵩岳:即嵩山。燕山:燕山山脈,在河北平原北側,由潮白河口到山海關,東西走向。
申包:指申包胥。
淼淼:水大貌。《廣韻》:“淼,大水也。”
子規:即杜鵑鳥,鳴聲哀苦,好像在叫“不如歸去”,使客居他鄉之人心生悽惻。

詩文賞析

唐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至德元載(756年),安祿山在洛陽稱帝。於是李白攜妻子宗氏南奔,往來於宣城、當塗之間,此五首詩為其奔亡道中所作,記錄了人們在戰爭中流離失所、背井離鄉的哀痛及自身的處境。

這五首詩是後人研究“安史之亂”爆發前後李白行蹤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在這些詩中,李白先後引用涉及蘇武、田橫、崔駰、李陵、魯仲連等很多歷史人物的典故,訴說自己所看到的一幕幕戰爭場景,表達了自己遭逢國家變亂之時的思想情感。

當時,唐朝的守城將士戰死的戰死,投降的投降。李白像當年被困匈奴的蘇武、被困海島的田橫一樣,也被困在淪陷區內。他與妻子不得不換上胡人的衣裝,趁著茫茫的月色,冒著生命危險奔赴長安。他奔走的方向與眾多逃亡人的方向恰恰相反。雖然自己所面臨的情勢萬分危急,但李白依然希望自己能夠儘快到達長安,覲見玄宗,獻上自己的滅敵大計。戰國時燕將據守齊國聊城,齊國攻克不下,齊人魯仲連射一箭書信入聊城,燕將見信之後 * ,聊城不攻自破。李白將自己比做魯仲連,認為自己尚有救國良策,希望能夠為玄宗所用。但是,還沒等李白到達長安,戰爭形勢已經發生了急劇的轉變。從這組詩的第四首來看,李白的立足點在函谷關內(西),詩的意思是,函谷關以東的地區都被安史亂軍占領,所以洛陽之水、嵩山如同邊疆的易水、燕山。自己本想效法申包胥痛哭秦庭,勸說玄宗抗擊叛軍,可是此時函谷關以東盡為敵軍所得,形勢萬分危急。李白不得不從華山經商洛大道轉道江南,又經溧陽、杭州、金陵,隱居廬山屏風疊,靜觀形勢的變化。從詩中可以看出李白之所以跟從永王,是因為想效法申包胥慟哭乞師,以救國家之難。

標籤:戰爭

詩詞推薦

  • 送人赴安西

    岑參唐代〕上馬帶吳鉤,翩翩度隴頭。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萬里鄉為夢,三邊月作愁。早須清黠虜,無事莫經秋。
    奔亡道中五首原文_奔亡道中五首的賞析_古詩文
  • 從軍詩五首·其二

    王粲兩漢〕涼風厲秋節,司典告詳刑。我君順時發,桓桓東南征。泛舟蓋長川,陳卒被隰埛。征夫懷親戚,誰能無戀情。拊衿
  • 甘州遍·秋風緊

    毛文錫唐代〕秋風緊,平磧雁行低,陣雲齊。蕭蕭颯颯,邊聲四起,愁聞戍角與征鼙。青冢北,黑山西。沙飛聚散無定,往往路
  • 望闕台

    戚繼光明代〕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於此望宸鑾。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 塞下曲

    許渾唐代〕夜戰桑乾北,秦兵半不歸。朝來有鄉信,猶自寄寒衣。
    奔亡道中五首原文_奔亡道中五首的賞析_古詩文
  • 度破訥沙二首

    李益唐代〕眼見風來沙旋移,經年不省草生時。莫言塞北無春到,總有春來何處知。破訥沙頭雁正飛,鸊鵜泉上戰初歸。平明
  • 萬憤詞投魏郎中

    李白唐代〕海水渤潏,人罹鯨鯢。蓊胡沙而四塞,始滔天於燕齊。何六龍之浩蕩,遷白日於秦西。九土星分,嗷嗷棲棲。南冠
  • 君子於役

    佚名先秦〕君子於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君子於役,不日不月,
  • 淮村兵後

    戴復古宋代〕小桃無主自開花,菸草茫茫帶曉鴉。幾處敗垣圍故井,鄉來一一是人家。
    奔亡道中五首原文_奔亡道中五首的賞析_古詩文
  • 豫章行

    李白唐代〕胡風吹代馬,北擁魯陽關。吳兵照海雪,西討何時還。半渡上遼津,黃雲慘無顏。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白馬
    奔亡道中五首原文_奔亡道中五首的賞析_古詩文
  • 雁門太守行

    李賀唐代〕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
    奔亡道中五首原文_奔亡道中五首的賞析_古詩文
  • 送李將軍赴定州 / 送彭將軍

    郎士元唐代〕雙旌漢飛將,萬里授橫戈。春色臨邊盡,黃雲出塞多。鼓鼙悲絕漠,烽戍隔長河。莫斷陰山路,天驕已請和。
  • 從軍行

    李白唐代〕從軍玉門道,逐虜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開明月環。鼓聲鳴海上,兵氣擁雲間。願斬單于首,長驅靜鐵關。
    奔亡道中五首原文_奔亡道中五首的賞析_古詩文
  • 閣夜

    杜甫唐代〕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臥龍
    奔亡道中五首原文_奔亡道中五首的賞析_古詩文
  • 李雲南征蠻詩

    高適唐代〕天寶十一載,有詔伐西南夷,右相楊公兼節制之寄,乃奏前雲南太守李宓涉海自交趾擊之。道路險艱,往複數萬里
  • 出自薊北門行

    李白唐代〕虜陣橫北荒,胡星耀精芒。羽書速驚電,烽火晝連光。虎竹救邊急,戎車森已行。明主不安席,按劍心飛揚。推轂
  • 送白利從金吾董將軍西征

    李白唐代〕西羌延國討,白起佐軍威。劍決浮雲氣,弓彎明月輝。馬行邊草綠,旌卷曙霜飛。抗手凜相顧,寒風生鐵衣。
    奔亡道中五首原文_奔亡道中五首的賞析_古詩文
  • 出合肥北門二首

    王之道宋代〕斷垣甃石新修疊,折戟埋沙舊戰場。闤闠凋零煨燼里,春風生草沒牛羊。
  • 擊鼓

    佚名先秦〕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爰喪其馬?
  • 江行無題一百首·其十二

    錢珝唐代〕翳日多喬木,維舟取束薪。靜聽江叟語,儘是厭兵人。
奔亡道中五首原文_奔亡道中五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