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闕台

作者:戚繼光 朝代:明代

望闕台原文

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於此望宸鑾。
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詩詞問答

問:望闕台的作者是誰?答:戚繼光
問:望闕台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這裡,遙望著京城宮闕。
我的心血如同千山萬嶺上的濃霜,灑向群峰,染紅所有秋葉。

注釋
望闕(què)台:在今福建省福清縣.為戚繼光自己命名的一個高台。戚在《福建福清縣海口城西瑞岩寺新洞記》中記道:“一山抱高處,可以望神京.名之日望闕台。”闕,宮闈,指皇帝居處。
十年,指作者調往浙江,再到福建抗倭這一段時間。從嘉靖三十四年調浙江任參將,到嘉靖四十二年援福建,前後約十年左右。
孤臣,遠離京師,孤立無援的臣子,此處是自指。
宸(chén)鑾(luán):皇帝的住處。

詩文賞析

此詩以十分形象化的手法,抒發自己的丹心熱血。

首句“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於此望宸鑾。”此詩雖為登臨之作,卻不像一般登臨詩那樣開篇就寫景,而是總括作者在蒼茫海域內東征西討的卓絕戰鬥生活。“寒”,既指蒼茫清寒的海色,同時也暗示曠日持久的抗倭鬥爭是多么艱難困苦,與“孤臣”有著呼應關係。第二句寫登臨,又不是寫一般的登臨。“望宸鑾”,交待出登臨望闕台的動機。“孤臣”,不是在寫登臨人的身份,主要是寫他當時的處境和登闕台時複雜的心情。戰鬥艱苦卓絕,而遠離京城的將士卻得不到來自朝廷的足夠支持,作者心中充滿矛盾。得不到朝廷支持,對此作者不無抱怨;可是他又離不開朝廷這個靠山,對朝廷仍寄予厚望。所以,他渴望表白自己的赤誠,希望得到朝廷的支持。正是這矛盾的心情,促使作者來到山前,於是望闕台上站起英雄佇望京師的孤獨身影。至此,我們才會看到,第一句詩不是徒然泛設。它其實為下面的登臨起著類似領起的作用。沒有多少年艱苦的孤軍奮戰作前題,那么此次登臨也就不會有什麼特殊的感情、[5]“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這一聯是借景抒情。作者登上望闕台,赫然發現:千峰萬壑,秋葉流丹。這一片如霞似火的生命之色,使作者激情滿懷,鼓盪起想像的風帆。這兩句詩形象地揭示出封建社會中的愛國將領忠君愛國的典型精神境界。在長達十來年的抗倭戰爭中,作者所以能在艱苦條件下,不停懈地與倭寇展開殊死較量,正是出於愛國和忠君的赤誠。“繁霜”二句,作者借“繁霜”、”秋葉”向皇帝表達自己忠貞不渝的報國之心。雖然,王朝對自己海上抗戰支持甚少.而且甚有責難。但自己保家衛國的一腔熱血雖凝如繁霜,也要把這峰上的秋葉染紅。作者輕視個人的名利得失,而對國家、民族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哪怕自己遭致不公之遇,也仍然忠心耿耿地馳海御故。由於作者有著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愛國情懷,儘管是失意之作,也使這首詩具有高雅的格調和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

這首詩用擬物法,以繁霜比喻自己的鮮血,形象生動,在藝術表現上極富感染力,讀其詩,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不愧為千古傳頌的名作。

標籤:愛國戰爭勵志

詩詞推薦

  • 垂老別

    杜甫唐代〕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投杖出門去,同行為辛酸。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乾。男兒
  • 關山月

    王褒南北朝〕關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影虧同漢陣,輪滿逐胡兵。天寒光轉白,風多暈欲生。寄言亭上吏,遊客解雞鳴。
    望闕台原文_望闕台的賞析_古詩文
  • 出塞二首

    王昌齡唐代〕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城頭
    望闕台原文_望闕台的賞析_古詩文
  • 贈韋侍御黃裳其一

    李白唐代〕太華生長松,亭亭凌霜雪。天與百尺高,豈為微飆折。桃李賣陽艷,路人行且迷。春光掃地盡,碧葉成黃泥。願君
    望闕台原文_望闕台的賞析_古詩文
  • 題鄭所南蘭

    倪瓚元代〕秋風蘭蕙化為茅,南國淒涼氣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
  • 水龍吟 淮河舟中夜聞宮人琴聲

    汪元量宋代〕鼓鞞驚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風雨。歌闌酒罷,玉啼金泣,此行良苦。駝背模糊,馬頭匼匝,朝朝暮暮。自都門燕別
  • 代出自薊北門行

    鮑照南北朝〕羽檄起邊亭,烽火入鹹陽。征騎屯廣武,分兵救朔方。嚴秋筋竿勁,虜陣精且強。天子按劍怒,使者遙相望。雁行
  • 初入淮河四絕句·其三

    楊萬里宋代〕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
    望闕台原文_望闕台的賞析_古詩文
  • 勾踐滅吳

    佚名先秦〕越王勾踐棲於會稽之上,乃號令於三軍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
  • 守睢陽作

    張巡唐代〕接戰春來苦,孤城日漸危。合圍侔月暈,分守若魚麗。屢厭黃塵起,時將白羽揮。裹瘡猶出陣,飲血更登陴。忠信
  • 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

    岑參唐代〕一身從遠使,萬里向安西。漢月垂鄉淚,胡沙費馬蹄。尋河愁地盡,過磧覺天低。送子軍中飲,家書醉里題。
  • 出師表 / 前出師表

    諸葛亮兩漢〕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
  • 水調歌頭·壽趙漕介庵

    辛棄疾宋代〕千里渥窪種,名動帝王家。金鑾當日奏草,落筆萬龍蛇。帶得無邊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鬢方鴉。莫管錢流地
  • 重有感

    李商隱唐代〕玉帳牙旗得上游,安危須共主君憂。竇融表已來關右,陶侃軍宜次石頭。豈有蛟龍愁失水?更無鷹隼與高秋。晝號
  • 卜運算元·旅雁向南飛

    朱敦儒宋代〕旅雁向南飛,風雨群初失。饑渴辛勤兩翅垂,獨下寒汀立。鷗鷺苦難親,矰繳憂相逼。雲海茫茫無處歸,誰聽哀鳴
    望闕台原文_望闕台的賞析_古詩文
  • 永王東巡歌·其十一

    李白唐代〕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
    望闕台原文_望闕台的賞析_古詩文
  • 立春日感懷

    于謙明代〕年去年來白髮新,匆匆馬上又逢春。關河底事空留客?歲月無情不貸人。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孤懷
    望闕台原文_望闕台的賞析_古詩文
  • 和端午

    張耒宋代〕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有離騷在世間。
  • 從軍行·吹角動行人

    王維唐代〕吹角動行人,喧喧行人起。笳悲馬嘶亂,爭渡黃河水。日暮沙漠陲,戰聲煙塵里。盡系名王頸,歸來報天子。
    望闕台原文_望闕台的賞析_古詩文
  • 倪莊中秋

    元好問金代〕強飯日逾瘦,狹衣秋已寒。兒童漫相憶,行路豈知難。露氣入茅屋,溪聲喧石灘。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
    望闕台原文_望闕台的賞析_古詩文
望闕台原文_望闕台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