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之方中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定之方中原文

定之方中,作於楚宮。揆之以日,作於楚室。樹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升彼虛矣,以望楚矣。望楚與堂,景山與京。降觀於桑。卜雲其吉,終焉允臧。
靈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駕,說於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淵。騋牝三千。

詩詞問答

問:定之方中的作者是誰?答:佚名
問:定之方中寫於哪個朝代?答:先秦
問:定之方中是什麼體裁?答:詩經·國風·鄘風
問: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定星十月照空中,楚丘動土築新宮。度量日影測方向,楚丘造房正開工。栽種榛樹和栗樹,還有梓漆與椅桐。成材伐作琴瑟用。
登臨漕邑廢墟上,把那楚丘來眺望。望了楚丘望堂邑,測量山陵與高岡,走下田地看農桑。求神占卜顯吉兆,結果必然很安康。
好雨夜間下已停,吩咐駕車小倌人。 天睛早早把車趕,歇在桑田勸農耕。他是正直有為人,內心充實又深沉。良馬三千多如雲。

注釋
定:定星,又叫營室星。十月之交,定星昏中而正,宜定方位,造宮室。於:古聲與為通,作為之意。 楚:楚丘,地名,在今河南滑縣東、濮陽西。
揆(音葵):測度。日:日影。
榛、栗、椅、桐、梓、漆:皆木名。椅,山桐子。
虛(音區):一說故城,一說大丘,同“墟”。
堂:楚丘旁邑。景山:大山。京:高丘。
臧:好,善。
靈:善。零:落雨。倌:駕車小臣。
星言:晴焉。夙:早上。說(shuì稅),通“稅”,歇息。
匪:猶“彼”。直:特也。秉心:用心、操心。塞淵:踏實深遠。
騋(音來):七尺以上的馬。牝(音聘):母馬。三千:約數,表示眾多。

詩文賞析

這篇風詩意在歌功頌德,稱頌的對象則是衛文公。衛國懿公當道時,荒淫腐敗,懿公好鶴,給鶴食俸乘車,民心離散。公元前660年,狄人攻衛,衛人無鬥志,懿公死,衛亡。衛遺民不足千人渡過黃河,齊、宋援衛,立戴公,廬居於漕邑(今河南滑縣舊城東)暫棲。不久戴公死,弟文公毀立。齊桓公發兵戍守亡而復存的衛國。漕邑不宜建都,前658年,齊桓公率諸侯助衛遷於楚丘。衛文公受命於危亡之際,兢兢業業勵精圖治,衛國日漸強盛。前642年,邢與狄合兵攻衛,衛文公率兵擊退敵軍,次年又討伐邢國,其國力與懿公時不可同日而語。衛文公不乏文治武功,稱得上是衛國的中興之君,《定之方中》對他進行頌揚可謂相人得宜。

全詩三章,章七句。詩當作於衛文公的晚年或死後,是追敘當時情事,具有史詩性質。它與《大雅·公劉》寫周人先祖公劉帶領周民由邰遷豳時相地形、建京邑、治田地等頗相類,可以參讀。

首章寫在楚丘建設宮室。古代科學技術還比較原始,建造宅邸需要定向,只能依靠日星。定星每年夏曆十月十五至十一月初,黃昏時分出現在正南天空,與北極星相對應,就可準確測定南北方位。至於東西,揆度日影也可確知。又十月後期方屆農閒,嚴寒尚未至,古人於此時修宮築室,自是相當科學。至於栽種樹木,古代在宮殿廟宇建築旁需植名木,如“九棘”“三槐”之類,也有一定規定。楚丘宮廟等處種植了“榛栗”,這兩種樹的果實可供祭祀;種植了“椅桐梓漆”,這四種樹成材後都是製作琴瑟的好材料。古人大興土木兼顧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這對今天也是一種啟發。“爰伐琴瑟”,很有意思。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立國之初就考慮到將來能歌舞昇平,琴瑟悠颺,可見深謀遠慮與充滿自信,非苟且偷安者比,由此讓人品嘗出詩中隱寓的褒美之意。首章寫的是群體勞動,那樣的科學規劃,那樣的緊張有序,那樣的自豪自信,在頗為整飭而略帶進行曲色彩的詩行中,讀者仿佛觸摸到了衛人重建家園時那種明朗而又熱烈的歡快脈搏。可是,人們不可能自發盲目勞作,也不可能群龍無首,這一大規模工程究竟由誰擘畫和領導的,由此造成小小懸念,自然折入二章的倒敘緣由,章法安排上具有跌宕之勢。

二章追敘衛文公卜築楚丘的全過程。全過程包括二個層次:盡人事,敬天命。前五句為盡人事,先是“望”,後是“觀”。望是登高遠望,登上漕邑故墟,眺望楚丘。“望楚”的重複,說明端詳得極其細緻,慎重而又慎重。此外。還考察了附近的堂邑和高高下下的大小山丘。這顯示文公有豐富的堪輿風水知識。“觀”是降觀,下到田地察看蠶桑水土,是否宜耕宜漁。這都是有關國計民生的根本大計,作為賢君自然不會疏忽。這五句從“登”到“降”,從“望”到“觀”,全景掃描,場面宏遠,在廣闊雄偉的背景上刻劃了既高瞻遠矚又腳踏實地的文公形象。最後兩句寫占卜,經“天意”認可,人事才算定局,它有助於今天讀者認識古代歷史。

與二章大刀闊斧手筆迥不相侔,三章卻於細微處見精神。三章寫文公躬勸農桑。“好雨知時節”,有一天夜裡春雨綿綿滋潤大地,黎明時分天轉晴朗,文公侵晨起身,披星戴月,吩咐車夫套車趕往桑田。這幅具體的細節描寫圖,要傳達的信息也不言而喻:文公重視農業生產,親自前往勸耕督種。由小見大,文公平時夙興夜寐勞瘁國事的情景,都不難想見。

三章的最末三句是全篇的結穴,揭出題旨:他可不是平庸的一般的人,他的用心是多么的實在多么的深遠啊!全詩敘事,都用賦的手法,從賦中讓人品味出讚頌的韻味。“匪直也人,秉心塞淵。”二句雖然也是賦,卻有更多的抒 * 彩。由於文公“秉心塞淵”,崇尚實際,不繁文縟節做表面文章,才使衛國由弱變強。一、二、三章的所有敘寫,無不環繞“秉心塞淵”而展開。難怪方玉潤《詩經原始》在此句上有眉評:“是全詩主腦。”

詩末句“騋牝三千”,好像與全詩內容風馬牛不相及,其實是構成一種因果關係。上述卜地、築宮、興農種種是因,此句是果。兵強馬壯,常體現一國的富強,在文公治理下,衛國確實日臻富強。《左傳·閔公三年》載:“衛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務材訓農,通商惠工,敬教勸學,授方任能。元年革車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可見衛文公後期國力已增強了近十倍。《詩經原始》也高度評價文公治衛,稱其“不數年而戎馬寖強,蠶桑尤盛,為河北巨邦。其後孔子適衛猶有庶哉之嘆,則再造之功不可泯也”。

標籤:詩經寫人

詩詞推薦

  • 敝笱

    佚名先秦〕敝笱在梁,其魚魴鰥。齊子歸止,其從如雲。敝笱在梁,其魚魴鱮。齊子歸止,其從如雨。敝笱在梁,其魚唯唯。
  • 送天台僧

    賈島唐代〕遠夢歸華頂,扁舟背岳陽。寒蔬修淨食,夜浪動禪床。雁過孤峰曉,猿啼一樹霜。身心無別念,余習在詩章。
    定之方中原文_定之方中的賞析_古詩文
  • 燭影搖紅 松窗午夢初覺

    毛滂宋代〕一畝清陰,半天瀟灑松窗午。床頭秋色小屏山,碧帳垂煙縷。枕畔風搖綠戶。喚人醒、不教夢去。可憐恰到,瘦石
    定之方中原文_定之方中的賞析_古詩文
  • 醉公子·門外猧兒吠

    佚名宋代〕門外猧兒吠,知是蕭郎至。剗襪下香階,冤家今夜醉。扶得入羅幃,不肯脫羅衣。醉則從他醉,還勝獨睡時。
  • 三月過行宮

    李賀唐代〕渠水紅繁擁御牆,風嬌小葉學娥妝。垂簾幾度青春老,堪鎖千年白日長。
    定之方中原文_定之方中的賞析_古詩文
  • 香菱詠月·其三

    曹雪芹清代〕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裏白,半輪雞唱五更殘。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博得
    定之方中原文_定之方中的賞析_古詩文
  • 書端州郡齋壁

    包拯〔宋代〕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乾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
    定之方中原文_定之方中的賞析_古詩文
  • 蝶戀花(佳人)

    蘇軾宋代〕一顆櫻桃樊素口。不愛黃金,只愛人長久。學畫鴉兒猶未就。眉間已作傷春皺。撲蝶西園隨伴走。花落花開,漸解
    定之方中原文_定之方中的賞析_古詩文
  • 虢國夫人夜遊圖

    蘇軾宋代〕佳人自鞚玉花驄,翩如驚燕蹋飛龍。金鞭爭道寶釵落,何人先入明光宮。宮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坐中
  • 章台柳·寄柳氏

    韓翃唐代〕章台柳,章台柳,顏色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版本一)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
  • 試周郎(訴衷情)

    賀鑄宋代〕喬家深閉鬱金堂。朝鏡事梅妝。雲鬟翠鈿浮動,微步擁釵梁。情尚秘,色猶莊。遞瞻相。弄絲調管,時誤新聲,翻
    定之方中原文_定之方中的賞析_古詩文
  • 六么令·綠陰春盡

    晏幾道宋代〕綠陰春盡,飛絮繞香閣。晚來翠眉宮樣,巧把遠山學。一寸狂心未說,已向橫波覺。畫簾遮幣。新翻曲妙,暗許閒
  • 臨江仙·柳帶搖風漢水濱

    牛希濟五代〕柳帶搖風漢水濱,平蕪兩岸爭勻。鴛鴦對浴浪痕新。弄珠游女,微笑自含春。輕步暗移蟬鬢動,羅裙風惹輕塵。水
    定之方中原文_定之方中的賞析_古詩文
  • 滔滔不持戒

    慧寂宋代〕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禪。釅茶三兩碗,意在钁頭邊。
  • 鶉之奔奔

    佚名先秦〕鶉之奔奔,鵲之彊彊。人之無良,我以為兄!鵲之彊彊,鶉之奔奔。人之無良,我以為君!
  • 考槃

    佚名先秦〕考槃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弗諼。考槃在阿,碩人之薖。獨寐寤歌,永矢弗過。考槃在陸,碩人之軸。
  • 胡無人行

    吳筠唐代〕劍頭利如芒,恆持照眼光。鐵騎追驍虜,金羈討黠羌。高秋 * 月,胡地早風霜。男兒不惜死,破膽與君嘗。
    定之方中原文_定之方中的賞析_古詩文
  •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司馬光宋代〕  趙武靈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無窮,西至河,登黃華之上。與肥義謀胡服騎射以教百姓,曰
  • 羔裘

    佚名先秦〕羔裘逍遙,狐裘以朝。豈不爾思?勞心忉忉。羔裘翱翔,狐裘在堂。豈不爾思?我心憂傷。羔裘如膏,日出有曜。
  • 過永樂文長老已卒

    蘇軾宋代〕初驚鶴瘦不可識,旋覺雲歸無處尋。三過門間老病死。一彈指頃去來今。存亡慣見渾無淚,鄉井難忘尚有心。欲向
    定之方中原文_定之方中的賞析_古詩文
定之方中原文_定之方中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