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和龐佑父

作者:張孝祥 朝代:宋代

水調歌頭·和龐佑父原文

雪洗虜塵靜,風約楚雲留。
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
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
勝喜然犀處,駭浪與天浮。
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
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勳業故優遊。
赤壁磯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
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

詩詞問答

問:水調歌頭·和龐佑父的作者是誰?答:張孝祥
問:水調歌頭·和龐佑父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水調歌頭·和龐佑父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張孝祥的名句有哪些?答:張孝祥名句大全

張孝祥水調歌頭·和龐佑父書法欣賞

張孝祥水調歌頭·和龐佑父書法作品欣賞
水調歌頭·和龐佑父書法作品

注釋

龐佑父:一作佑甫,名謙孺(1117—1167)生平事跡不詳,他與張孝祥、韓元吉等皆有交遊酬唱。
雪洗:洗刷。這裡用“雪”字,疑與冬天用兵有關。
風約楚雲留:說自己為風雲所阻,羈留後方,這時作者知撫州(今江西市名,舊屬楚國),未能參加前方工作,故云楚雲。
悲壯:指悲壯的勝利戰績。
吹角:奏軍樂,這裡象徵勝利的凱歌。
風景:用《世說新語》載周“風景不殊,舉目有山河之異”語意,指宋南渡。
燃犀處:晉溫嶠平亂還鎮至采石磯,傳雲其下多怪物,燃犀照之,見水族奇形怪狀。怪物指金兵。
香囊:《晉書·謝玄傳》“玄少好佩紫羅蘭香囊,(謝)安患之,而不欲傷其意,因戲賭取,即焚之於地,遂止。”
乘風去:《南史·宗愨傳》載宗愨少年時胸懷大志,曾對叔父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

詩文賞析


在古典詩詞中,我們常可發現這樣的現象 :寫“喜”的作品遠遠少於寫“愁”的作品,而在公認之佳作中,“喜”作則更少於“愁”作 。在詩中,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可以算得上是一首“快詩”;而在詞中,則張孝祥的此篇也可以算上一首。——之所以說是“ 大致”,這是因為,它儘管從總體氣氛上看可屬“ 快詞”,但其中也多少夾雜了一點悲緒。喜中有愁,壯中含悲,這就是我們通讀此詞後的整體印象。
先從題目“ 聞採石戰勝”說起。《宋史·高宗本紀》:“ 紹興三十一年1161 年十一月,虞允文督建康諸軍以舟師拒金主(完顏)亮於東採石,戰勝卻之。金主完顏亮也因此役失利而遭部下縊殺,於是金兵不得撤退,這在宋室南渡以來,可謂是振奮人心的一次大捷。訊息傳來,愛國將吏無不為之歡欣。於是我們的詞人也受到了莫大鼓舞,所以此篇開筆即是“雪洗虜塵靜”這樣的快語壯辭 。“雪洗”句當然可以釋為“大雪洗淨戰塵”,觀陸游“樓船夜雪瓜洲渡”可知,但若把此“雪”理解為“雪洗”之“雪”來理解,即把“虜”所揚起的戰塵掃除一定,一切歸之平靜,則更富有氣勢和聲威。這句既點明了“採石戰勝”的題面,作者也因“聞”此捷報而頓起“飛往前線”之念。
可惜“ 風約楚雲留”,風兒和雲兒卻把我阻留在了此地!其中一個“楚”字,即側面交代了自己身滯“楚地”後方的無奈。當時作者正往來於宣城、蕪湖間《據宛敏灝《張孝祥年譜》》,不得親自參戰。這不能不使他引為憾事。所以下兩句即借聞聽軍號之聲而抒其悲壯激烈的情懷 :“何人為寫悲壯 ,吹角古城樓?”
“寫”通瀉,意為:不知誰在城頭吹角,傾瀉下來這一片悲壯的從軍樂?一個“寫”字既寫出了鼓角聲的雄壯,同時也寫出了自自己胸次的沉鬱。作者在同時所作的《辛已冬聞德音》詩中寫道 :“韃靼奚家款附多,王師直入白溝河。⋯⋯小儒不得參戎事,剩賦新詩續雅歌”,也同樣表達了這種“ 不得參戎事”而又欲一試身手的矛盾感情 。“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 ,剪燭看吳鉤”三句中 ,“湖海”句自抒襟懷,言自己向來即有陳登那種廓清天下的豪氣壯懷 ,“關塞”句暗用《世說新語》中周豈頁“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的典故,寫出自己遙對大宋關塞所生的“恢復(中原)”之情 ,因而接著又寫其剪燭看刀的豪邁舉動。杜甫詩 :“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後出塞》),李賀詩:“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南園》),作者就藉助於“看吳鉤”,且是“剪燭”夜看的動作,來抒發自己殺敵建功的迫切願望和強烈衝動。但是願望總歸只是願望,身子卻被楚雲”留住,因此他就只好讓自己的想像飛騁採石:“剩喜然犀處,駭浪與天浮 !”“然犀”,用溫嶠在采石磯“然犀”的典故,一來點明地點,二來又含有把敵兵比作妖魔鬼怪之意。這兩句一方面熱烈歌頌采石之戰的大勝,另一方面又誇張地想像采石之戰的雄偉場面。據史書記載,虞允文之拒敵於采石磯,“布陣始畢,風大作”。
虞命宋兵以海鰍船沖敵舟,並高呼“ 王師勝矣”。金人慘敗 ,“舟中之人往往綴屍於板而死”(《續資治通鑑 》卷一三五)。張孝祥用“駭浪”上與“天浮”的句子來想像、再現這場戰役,確有驚心動魄之感,真的是氣象闊大 、聲勢雄壯 。而由於在此之前又冠以“剩喜”一詞,就充分表達了他對這場大戰獲勝的無限喜悅,所以通觀上片,它主要反映了作者“聞捷”以後的高興,興奮心情;不過同時,卻又包含有“關塞如今風景”和“何人為寫悲壯”這樣的悲慨情緒。
頭幾句歌頌主將虞允文的勳業,並暗寫自己意欲、遙學古人大建功業的雄心壯志 :“憶當年 ,周與謝,富春秋 。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勳業故優遊。”由於采石之戰是一場水戰,所以詞人很自然地會聯想到歷史上的赤壁之戰與淝水之戰,故而以指揮這兩場大戰的周瑜、謝玄來比擬、讚美虞允文 。“ 富春秋”者,春秋鼎盛 ,年富力強也(周瑜大破曹軍,年三十四歲 ;謝玄擊敗前秦大軍,年四十一歲,故云),張孝祥以此語來讚揚虞允文(時年已五十二歲),意在頌揚他的“ 來日方長”和“再建奇功”;言外之意,也不無自負年少有為(其時才三十歲)、更欲大展雄圖情懷在內。“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勳業故優遊”,前二句分承周、謝而來,第三句則作一總括。周郎“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的形象是人所熟知的 ,謝玄“少年時好佩羅香囊”(《 晉書·謝玄傳 》),這兒又被張孝祥“融化”為“香囊未解”之句;它們都為第三句“勳業故優遊”作了襯墊,意為:虞允文深得周、謝風流儒雅之餘風(“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即寫此意),故能從容不迫 、優閒自得地建立了不朽勳業。
這樣的形容,其實並不符合事實,周瑜並不在“小喬初嫁”的年齡指揮赤壁之戰,而虞允文以文吏督戰也並不“ 優遊”,但其目的首先正在於極力歌頌英雄人物,其次又在於表達作者自己的政治抱負和生活理想。
而在這後一方面,我們又清楚地看到了張孝祥和蘇軾之間的類似之處。我們注意到,東坡在描繪火燒赤壁滿江紅的鏖戰時,卻又“忙中偷閒”地騰出手來寫上“小喬初嫁”這一筆,此中正包含著他對於政治事業和個人生活這兩方面的理想,也反映了相當一部分宋代士大夫文人集“建功立業”與“風流情鍾”於一身的人生觀。張孝祥不論為人還是詞風,都深受東坡的影響,且寫作此詞時又正值風華正茂的年歲,所以筆之所到,自然地流出了此種“剛健含婀娜”(蘇軾詩)、豪氣中有柔情的情趣和筆調,但行文至此,詞情又生新的轉折 :“赤壁磯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 ”。這三句既是由近及遠的聯想,又是借古諷今的暗示:周郎破賊的赤壁磯頭,如今已是一片落日殘照;謝玄殺敵的淝水橋邊,也已變得荒蕪不堪。這實際是暗寫長江、淮河以北的廣大失地,尚待恢復;而真正能振臂一呼、領導抗戰如虞允文者,卻實不多見,因而詞人不禁觸景而傷情,喚起心中無限的愁緒。作者剛才還在熱情地讚揚英雄人物。現在一下子又憂從中來,不可抑止。他那種憂國憂民的心情,至此便躍然於紙上矣。然而,作者畢竟是位熱血青年,故而接言“ 我欲乘風去 ,擊楫誓中流” !他要“乘長風、破萬里浪”地高翔而去,直飛採石前線,做一個新時代的祖逖,中流去楫,掃清中原!詞情發展至此,又從剛才的低沉中重新振起,並進而推向了高潮。古代英雄宗、祖逖)的英魂“復活”在蘇軾式的豪放詞風(“ 我欲乘風去”明顯即從東坡“我欲乘風歸去”中化出)中,這就使本詞的結尾顯得慷慨激昂、豪情激發,而詞人那種踔厲風發、青年英雄的“自我形象”至此也就“完成。
現在,我們已把詞的思想內容和感情脈絡作了簡要的分析。總體上講此詞從“聞採石戰勝”的興奮喜悅寫起,嘔歌了抗戰將領的勳業,抒發了自己從戎報國的激情,但又暗寫了對於中原失地的懷念和異族入侵的悲慨,可謂是喜中寓愁,壯中帶悲。全詞筆墨酣暢,音節振拔,奔放中有頓挫,豪健中有沉鬱,令人深受鼓舞。

標籤:豪放宋詞三百首詠史懷古愛國喜悅

詩詞推薦

  • 相思令·吳山青

    林逋宋代〕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對迎。爭忍有離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邊潮已平。
    水調歌頭·和龐佑父原文_水調歌頭·和龐佑父的賞析_古詩文
  • 汴京紀事二十首 其三

    劉子翬宋代〕聖君嘗膽憤艱難,雙蹕無因日問安。漢節凋零胡地闊,北州何處是通汗。
  •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李煜五代〕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水調歌頭·和龐佑父原文_水調歌頭·和龐佑父的賞析_古詩文
  •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

    杜牧唐代〕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新豐綠樹起黃埃, 數騎漁陽探使回。霓
    水調歌頭·和龐佑父原文_水調歌頭·和龐佑父的賞析_古詩文
  • 驀山溪·自述

    宋自遜宋代〕壺山居士,未老心先懶。愛學道人家,辦竹几、 * 茗碗。青山可買,小結屋三間,開一徑,俯清溪,修竹栽教滿
    水調歌頭·和龐佑父原文_水調歌頭·和龐佑父的賞析_古詩文
  • 生查子·三尺龍泉劍

    佚名〔〕三尺龍泉劍,匣里無人見。一張落雁弓,百支金花箭。為國竭忠貞,苦處曾征戰。先望立功勳,後見君王面。
    水調歌頭·和龐佑父原文_水調歌頭·和龐佑父的賞析_古詩文
  • 漁家傲·平岸小橋千嶂抱

    王安石宋代〕平岸小橋千嶂抱, 揉蘭一水縈花草。 茅屋數間窗窈窕。 塵不到, 時時自有春風掃。 午枕覺來聞語鳥, 
  •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辛棄疾宋代〕繞床飢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
    水調歌頭·和龐佑父原文_水調歌頭·和龐佑父的賞析_古詩文
  • 鶯啼序·春晚感懷

    吳文英宋代〕殘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繡戶。燕來晚、飛入西城,似說春事遲暮。畫船載、清明過卻,晴煙冉冉吳宮樹。念羈情、
    水調歌頭·和龐佑父原文_水調歌頭·和龐佑父的賞析_古詩文
  • 戰城南

    吳均南北朝〕躞蹀青驪馬,往戰城南畿。五歷魚麗陣,三入九重圍。名懾武安將,血污秦王衣。為君意氣重,無功終不歸。
  • 齊天樂 與馮深居登禹陵

    吳文英宋代〕三千年事殘鴉外,無言倦憑秋樹。逝水移川,高陵變谷,那識當時神禹。幽雲怪雨。翠萍濕空梁,夜深飛去。雁起
  • 虞美人·聽雨

    蔣捷宋代〕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
    水調歌頭·和龐佑父原文_水調歌頭·和龐佑父的賞析_古詩文
  • 泊秦淮

    杜牧唐代〕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水調歌頭·和龐佑父原文_水調歌頭·和龐佑父的賞析_古詩文
  • 戰城南

    楊炯唐代〕塞北途遼遠,城南戰苦辛。幡旗如鳥翼,甲冑似魚鱗。凍水寒傷馬,悲風愁 *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黃塵。
    水調歌頭·和龐佑父原文_水調歌頭·和龐佑父的賞析_古詩文
  • 哀江頭

    杜甫唐代〕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昭陽
  • 惜分飛·淚濕闌乾花著露

    毛滂宋代〕淚濕闌乾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無言語。空相覷。 短雨殘雲無意緒。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
    水調歌頭·和龐佑父原文_水調歌頭·和龐佑父的賞析_古詩文
  • 蝶戀花·醉別西樓醒不

    晏幾道宋代〕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閒展吳山翠。衣上酒痕詩里字。點點行行,總是
    水調歌頭·和龐佑父原文_水調歌頭·和龐佑父的賞析_古詩文
  •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

    張孝祥宋代〕江山自雄麗,風露與高寒。寄聲月姊,借我玉鑒此中看。幽壑魚龍悲嘯,倒影星辰搖動,海氣夜漫漫。湧起白銀闋
  • 朝中措·襄陽古道灞陵

    完顏仲實金代〕襄陽古道灞陵橋,詩興與秋高。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雄豪。霜清玉塞,雲飛隴首,風落江皋。夢到鳳凰台上,
    水調歌頭·和龐佑父原文_水調歌頭·和龐佑父的賞析_古詩文
  • 翠樓

    范成大宋代〕在秦樓之北,樓上下皆飲酒者。連衽成帷迓漢官,翠樓沽酒滿城歡。白頭翁媼相扶拜,垂老從今幾度看。
水調歌頭·和龐佑父原文_水調歌頭·和龐佑父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