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作者:陰行先 朝代:唐代

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原文

重陽初啟節,無射正飛灰。
寂寞風蟬至,連翩霜雁來。
山棠紅葉下,岸菊紫花開。
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詩詞問答

問: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的作者是誰?答:陰行先
問: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啟節:(1).古代使臣出行,執節以示信。後因謂侍從引駕或高級官吏起程為“啟節”。
孟嘉:東晉時大將軍桓溫的參軍。

詩文賞析

陰行先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處在於,詩人以雄勁的筆觸,描寫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的藝術概括。他通過對於時間和空間的意匠經營,以及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詩里熔鑄了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

標籤:重陽節寫景抒情

詩詞推薦

  • 秣陵懷古

    納蘭性德清代〕山色江聲共寂寥,十三陵樹晚蕭蕭。中原事業如江左,芳草何須怨六朝。
    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原文_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的賞析_古詩文
  • 山鬼謠·問何年

    辛棄疾宋代〕雨岩有石,狀怪甚,取《離騷》《九歌》,名曰“山鬼”,因賦《摸魚兒》,改今名。問何年、此山來此?西風落
  • 鐘山即事

    王安石宋代〕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
    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原文_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的賞析_古詩文
  • 憶江南·多少恨

    李煜五代〕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原文_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的賞析_古詩文
  • 春遊湖

    徐俯宋代〕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
    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原文_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的賞析_古詩文
  • 宿洞霄宮

    林逋宋代〕秋山不可盡,秋思亦無垠。碧澗流紅葉,青林點白雲。涼陰一鳥下,落晶亂蟬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聞。
    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原文_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的賞析_古詩文
  • 游赤石進帆海

    謝靈運魏晉〕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陰霞屢興沒。周覽倦瀛壖,況乃陵窮髮。川後時安流,天吳靜不發。揚帆
  • 晚出新亭

    陰鏗南北朝〕大江一浩蕩,離悲足幾重。潮落猶如蓋,雲昏不作峰。遠戍唯聞鼓,寒山但見松。九十方稱半,歸途詎有蹤。
  • 蝶戀花·春景

    蘇軾宋代〕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
  • 蝶戀花

    歐陽修宋代〕小院深深門掩亞。寂寞珠簾,畫閣重重下。欲近禁菸微雨罷。綠楊深處鞦韆掛。傅粉狂游猶未舍。不念芳時,眉黛
    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原文_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的賞析_古詩文
  • 漁家傲·小雨纖纖風細

    朱服宋代〕小雨纖纖風細細,萬家楊柳青煙里。戀樹濕花飛不起,秋無際,和春付與東流水。九十光陰能有幾?金龜解盡留無
    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原文_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的賞析_古詩文
  • 絕句漫興九首·其七

    杜甫唐代〕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筍根稚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原文_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的賞析_古詩文
  • 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浮圖

    岑參唐代〕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下窺
  • 自題金山畫像

    蘇軾宋代〕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 憶君王·依依宮柳拂宮牆

    謝克家宋代〕依依宮柳拂宮牆,樓殿無人春晝長。燕子歸來依舊忙。憶君王,月破黃昏人斷腸。
    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原文_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的賞析_古詩文
  • 安公子·遠岸收殘雨

    柳永宋代〕遠岸收殘雨。雨殘稍覺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靜,立雙雙鷗鷺。望幾點、漁燈隱映蒹葭浦。停畫橈、兩兩舟人語。
    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原文_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的賞析_古詩文
  • 好了歌

    曹雪芹清代〕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
    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原文_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的賞析_古詩文
  • 獻衷心·見好花顏色

    歐陽炯唐代〕見好花顏色,爭笑東風。雙臉上,晚妝同。閉小樓深閤,春景重重。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情未已,信曾通,
  • 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

    張繼唐代〕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原文_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的賞析_古詩文
  • 偶成

    朱熹宋代〕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爭議:少年易老學難成)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原文_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的賞析_古詩文
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原文_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