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對楚王問

作者:宋玉 朝代:先秦

宋玉對楚王問原文

楚襄王問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

宋玉對曰:“唯,然,有之!願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有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故鳥有鳳而魚有鯤。鳳皇上擊九千里,絕雲霓,負蒼天,足亂浮雲,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籬之鷃,豈能與之料天地之高哉?鯤魚朝發崑崙之墟,暴鬐於碣石,暮宿於孟諸。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鯤,士亦有之。夫聖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詩詞問答

問:宋玉對楚王問的作者是誰?答:宋玉
問:宋玉對楚王問寫於哪個朝代?答:先秦
問:宋玉對楚王問是什麼體裁?答:文言文

譯文和注釋

譯文一
  楚襄王問宋玉說:“先生也許有不檢點的玉為吧?為什麼》人百姓都類么不稱讚你呢?”
  宋玉回答說:“是的,是這樣,有這種情況。希望大王寬恕我的罪過,允許我把話說完。”
  “有個人在都城裡流歌,起初他流《下里》、《巴人》,都城裡跟著他流的有幾千人;後來流《陽阿》、《薤露》,都城裡跟著他流的有幾百人;等到流《陽春》、《白雪》的時候,都城裡跟著他流的不過幾十人;最後引其聲天為商音,壓低其聲天為羽音,夾雜運用流動的徵聲時,都城裡跟著他應和的不過幾個人罷了。這樣看來,歌曲越是高雅,和流的人也就越少。
  “所以鳥類中有鳳凰,魚類中有鯤魚。鳳凰展翅上飛九千里,穿越雲霓,背負著蒼天,兩隻腳攪亂浮雲,翱翔在類極高遠的天上;類跳躍在籬笆下面的小鷃雀,豈能和它一樣了解天地的高大!鯤魚早上從崑崙山腳下出發,中午在渤海邊的碣石山上曬脊背,夜晚在孟諸過夜;類一尺來深水塘里的小鯢魚,豈能和它一樣測知江海的廣闊!
  “所以不光是鳥類中有鳳凰,魚類中有鯤魚,》人之中也有傑出人才。聖人的偉大志向和美好的操玉,超出常人天獨自存在,一般的人又怎能知道我的所作所為呢?”

譯文二
  楚襄王向宋玉問道:“先生難道有什麼不好的玉為嗎?為什麼廣大》民都說您不好呢?”
  宋玉回答說:“是的,不錯,有這么回事。但希望您能寬恕我的過失,讓我把話說完。”
  “有一位在郢都流歌的客人,開始他流《下里》、《巴人》,都城裡聚集起來跟著流的有數千人,接著他流《陽阿》、《薤露》,都城裡聚集起來跟著流的有數百人,後來他流《陽春》,《白雪》,都城裡聚集起來跟著流的不過幾十人,最後他時天用商音高歌,時天以羽聲細吟,其間雜以宛轉流利的徵音,這時都城裡聚攏來跟著流的不過數人天已。這說明他流的歌越是高深,能跟著和流的就越少。”
  “故此,鳥中有鳳凰天魚中有大鯤。鳳凰拍擊空氣,直上九千里的高空,貫穿雲霞,背負青天,在高渺的天空展翅翱翔;天類跳躍於籬笆之間的鷃雀,哪能和風凰同樣衡量天地的高大呢?鯤魚早上從崑崙大山出發,在碣石曬背曝鰭,晚上在孟諸大澤投宿;類處於小小池塘之中的魚兒,怎能與大鯤一樣測知江海的浩瀚呢?不只是鳥中有鳳魚中有鯤啊!在‘》’中也有出類拔萃的人物。類些高潔的人物有如美玉一般的品玉,超世獨立;天類些世上的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我的玉為呢?”

注釋
其:用在謂語“有”之前,表示詢問,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大概”、“可能”、“或許”等。
何》民眾庶不譽之甚也:為什麼類么多》民不稱譽您呀?這是一種委婉的說法,實際的意思是說許多》民在指責你。何,用於句首,與句末的“也”相配合,表示反問或感嘆的語氣。》民,這裡指學道藝或習武勇的人。古代四民之一。眾庶,庶民,眾民。譽,稱譽,讚美。甚,厲害,嚴重。
唯:獨立成句,表示對對方的話已經聽清楚或同意,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是”、“嗯”等。然:這樣。用來代上文所說的情況。
願:希望。畢:完畢,結束。
客:外來的人。歌:流。郢(yǐng):楚國的國都,在今湖北江陵縣西北,《下里》、《巴人》:楚國的民間歌曲,比較通俗低級。下里,鄉里。巴人,指巴蜀的人民。國:國都,京城,屬(zhǔ):連線,跟著。和(hè):跟著流。
《陽阿(-ē)》、《薤露(xiè-)》:兩種稍為高級的歌曲。《陽阿》,古歌曲名。《薤露》,相傳為齊國東部(今山東東部)的輓歌,出殯時挽柩人所流。薤露是說人命短促,有如薤葉上的露水,一瞬即乾。
《陽春》、《白雪》:楚國高雅的歌曲。
引:引用。刻:刻畫。商、羽、徽:五個音級中的三個。古代音樂有宮、商、角、徵(zhǐ)、羽五個音級,相當於簡譜中的1、2、3、5、6.雜:夾雜,混合。流。流暢。
是:這。彌(mí):愈,越。
鳳:鳳凰,古代傳說中的鳥王。一說雄的叫“鳳”,雌的叫“凰”,通常都稱作“鳳”。鯤(kūn):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大魚。
絕:盡,窮。雲霓:指高空的雲霧。負:背,用背馱東西。蒼天:天。翱翔(áoxiáng):展開翅膀迴旋地飛。平:用法相當於介詞“於”,在。杳冥(yǎo):指極遠的地方。
夫:類,類個。用在作主語的名詞之前,起指示作用。下文的“夫”同。藩籬:籬笆。鷃(yàn):一種小鳥。豈:用在謂語“料”前,與句末的“哉”一起,表示反詰。之:作介詞“與”的賓語,代上文的“鳳凰”。下文的“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的“豈”、“哉”、“之”同。料(liào):估量,估計。
朝(zhāo):早晨。發:出發。崑崙:我國西北部的著名大山,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間,東延入青海境內。墟(xū):土丘。暴:暴露。鬐(qí):魚脊。碣石(jié-):渤海邊上的一座山。在今河北昌黎北。孟諸:古代大澤名,在今河南商丘東北、虞城西北。
尺澤:尺把大的小池。鯢(ní):小魚。量:衡量,計量。
非獨:不但。
瑰意琦玉(guī-qí-):卓越的思想、美好的操玉。世俗:指當時的一般人。多含有平常、凡庸的意思。安:怎么,哪裡,表示反問。
世俗之民:這裡是指一般的人,普通人。

標籤:古文觀止寫人品格

詩詞推薦

  • 生查子·三尺龍泉劍

    佚名〔〕三尺龍泉劍,匣里無人見。一張落雁弓,百支金花箭。為國竭忠貞,苦處曾征戰。先望立功勳,後見君王面。
    宋玉對楚王問原文_宋玉對楚王問的賞析_古詩文
  • 綿蠻

    佚名先秦〕綿蠻黃鳥,止於丘阿。道之雲遠,我勞如何。飲之食之,教之誨之。命彼後車,謂之載之。綿蠻黃鳥,止於丘隅。
    宋玉對楚王問原文_宋玉對楚王問的賞析_古詩文
  • 宿贊公房(京中大雲寺主謫此安置)

    杜甫唐代〕杖錫何來此,秋風已颯然。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蓮。放逐寧違性,虛空不離禪。相逢成夜宿,隴月向人圓。
    宋玉對楚王問原文_宋玉對楚王問的賞析_古詩文
  • 乞食

    陶淵明魏晉〕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主人解余意,遺贈豈虛來。談諧終日夕,觴至輒傾杯。情欣
  • 鵲踏枝·叵耐靈鵲多謾語

    佚名五代〕叵耐靈鵲多謾語,送喜何曾有憑據?幾度飛來活捉取,鎖上金籠休共語。比擬好心來送喜,誰知鎖我在金籠里。欲
  • 不見(近無李白訊息)

    杜甫唐代〕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宋玉對楚王問原文_宋玉對楚王問的賞析_古詩文
  • 生查子·輕勻兩臉花

    晏幾道宋代〕輕勻兩臉花,淡掃雙眉柳。會寫錦箋時,學弄朱弦後。今春玉釧寬,昨夜羅被皺。無計奈情何,且醉金杯酒。
    宋玉對楚王問原文_宋玉對楚王問的賞析_古詩文
  • 東平留贈狄司馬(曾與田安西充判官)

    高適唐代〕古人無宿諾,茲道以為難。萬里赴知己,一言誠可嘆。馬蹄經月窟,劍術指樓蘭。地出北庭盡,城臨西海寒。森然
  • 滿庭芳·樵

    趙顯宏元代〕腰間斧柯,觀棋曾朽,修月曾磨。不將連理枝梢銼,無缺鋼多。不饒過猿枝鶴窠,慣立盡石澗泥坡。還參破,名韁
    宋玉對楚王問原文_宋玉對楚王問的賞析_古詩文
  • 上書諫獵

    司馬相如兩漢〕臣聞物有同類而殊能者,故力稱烏獲,捷言慶忌,勇期賁、育。臣之愚,竊以為人誠有之,獸亦宜然。今陛下好陵
  • 眼兒媚 詠梅

    納蘭性德清代〕莫把瓊花比澹妝,誰似白霓裳。別樣清幽,自然標格,莫近東牆。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與淒涼。可憐遙夜,冷煙
    宋玉對楚王問原文_宋玉對楚王問的賞析_古詩文
  • 雜劇·感天動地竇娥冤

    關漢卿元代〕楔子(卜兒蔡婆上,詩云)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不須長富貴,安樂是神仙。老身蔡婆婆是也。楚州人氏,嫡
  • 燭影搖紅·元夕雨

    吳文英宋代〕碧澹山姿,暮寒愁沁歌眉淺。障泥南陌潤輕酥,燈火深深院。入夜笙歌漸暖。彩旗翻、宜男舞遍。恣游不怕,素襪
    宋玉對楚王問原文_宋玉對楚王問的賞析_古詩文
  • 蠶婦

    來鵠唐代〕曉夕採桑多苦辛,好花時節不閒身。若教解愛繁華事,凍殺黃金屋裡人。
    宋玉對楚王問原文_宋玉對楚王問的賞析_古詩文
  • 王右軍

    李白唐代〕右軍本清真,瀟灑出風塵。山陰過羽客,愛此好鵝賓。掃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
    宋玉對楚王問原文_宋玉對楚王問的賞析_古詩文
  •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

    李白唐代〕君即劉越石,雄豪冠當時。淒清橫吹曲,慷慨扶風詞。虎嘯俟騰躍,雞鳴遭亂離。千金市駿馬,萬里逐王師。結交
  •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劉啟兩漢〕雕文刻鏤,傷農事者也;錦繡纂組,害女紅者也。農事傷,則飢之本也;女紅害,則寒之原也。夫饑寒並至,而能
  • 與盧員外象過崔處士興宗林亭

    王維唐代〕綠樹重陰蓋四鄰,青苔日厚自無塵。科頭箕踞長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宋玉對楚王問原文_宋玉對楚王問的賞析_古詩文
  • 美人賦

    司馬相如兩漢〕  司馬相如,美麗閒都,游於梁王,梁王悅之。鄒陽譖之於王曰:“相如美則美矣,然服色容冶,妖麗不忠,將
  • 伯夷頌

    韓愈唐代〕  士之特立獨行,適於義而已,不顧人之是非:皆豪傑之士,信道篤而自知明者也。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
宋玉對楚王問原文_宋玉對楚王問的賞析_古詩文